關于破綻的成語 (9個)
-
1
破綻百出
- 成語拼音:
- pò zhàn bǎi chū
- 成語解釋:
- 綻:裂開;破綻:指衣服上的裂口。形容說話、做事漏洞很多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李侗《李廷平集 答問下》:“卻回頭看釋氏之書,漸漸破綻百出。”
-
2
漏洞百出
- 成語拼音:
- lòu dòng bǎi chū
- 成語解釋:
- 漏洞:不周密的地方;百出:形容出現次數很多。破漏的地方非常多。比喻說話、寫文章或做事破綻很多。
- 成語出處:
- 姚雪垠《序》:“我們從《歧路燈》中感到親切的部分往往不是道貌岸然的人物,而是各種世俗人物,同時也看出來封建禮教和制度的漏洞百出。”
-
3
不攻自破
- 成語拼音:
- bù gōng zì pò
- 成語解釋:
- 不用攻擊;自己就破滅了。多指不正確的理論或謠言未經批駁;就露出破綻;站不住腳了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顧德章《上中書門下及禮院詳議東都太廟修廢狀》:“是有都立廟之言,不攻而自破矣。”
-
4
抉瑕擿釁
- 成語拼音:
- jué xiá tī xìn
- 成語解釋:
- 抉:挑出;瑕:玉上的斑點,比喻缺點、毛病;擿:揭發;釁:嫌隙,破綻。形容尋求缺點和破綻,故意挑剔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陳元傳》:“遺脫纖微,指為大尤;抉瑕擿釁,掩其弘美;所謂‘小辯破言,小言破道’者也。”
-
5
觀釁伺隙
- 成語拼音:
- guān xìn sì xì
- 成語解釋:
- 釁、隙:破綻、漏洞。探察對方的破綻、漏洞,以待時機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三國志·吳書·陸遜傳》:“且阻兵無眾,古之明鑒,誠宜暫息進取小規,以蓄士民之力,觀釁伺隙,庶無悔吝。”
-
6
間不容發
- 成語拼音:
- jiàn bù róng fà
- 成語解釋:
- 間:空隙。空隙中容不下一根頭發。比喻情勢非常危急。也指嚴謹完整;沒有破綻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 枚乘《上書諫吳王》:“系絕于天,不可復結;墜入深淵,難以復出,其出不出,間不容發。”
-
7
死而無怨
- 成語拼音:
- sǐ ér wú yuàn
- 成語解釋:
- 怨:怨恨。死了也不怨恨。《三國演義》第四十七回:“我說出你那破綻,教你死而無怨。”
- 成語出處:
- 元·鄭光祖《倩女離魂》第三折:“不是我閑淘氣,便死呵死而無怨,待悔呵悔之何及!”
-
8
套頭裹腦
- 成語拼音:
- tào tóu guǒ nǎo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很多事情糾纏在一起,分辨不清。形容十分周密不露破綻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23回:“這樁套頭裹腦的事,這段含著骨頭露著肉的話。”
-
9
自圓其說
- 成語拼音:
- zì yuán qí shuō
- 成語解釋:
- 自己把論點表達得圓滿、周全。形容不露破綻。圓:使圓滿;說:觀點;論點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:“躊躇了半天,只得仰承憲意,自圓其說道:‘職道的話原是一時愚昧之談,作不得準的。’”
* 關于破綻的成語 形容破綻的成語 描述破綻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