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禮賢下士的成語 (9個)
-
1
知人下士
- 成語拼音:
- zhī rén xià shì
- 成語解釋:
- 知:識別。下士:屈己尊人。能識別人才并禮賢下士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李贄《焚書·復麻城人書》:“以此見真正高陽酒徒之能知人下士,識才尊賢又如此。”
-
2
禮賢下士
- 成語拼音:
- lǐ xián xià shì
- 成語解釋:
- 禮:以禮相待;對待有禮貌;賢:指賢士;有美德、有才能的人;下:謙居于別人之下;以示對人尊敬;士:舊指有知識學問的人。對賢者以禮相待;對學者非常尊敬。舊時形容封建君主或官員尊敬和 重視人才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新唐書 李勉傳》:“其在朝廷,鯁亮謙介,為宗臣表,禮賢下士有終始,嘗引李巡、張參在幕府。”
-
3
求賢下士
- 成語拼音:
- qiú xián xià shì
- 成語解釋:
- 訪求賢士且禮遇之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陳汝元《金蓮記·構釁》:“每勸圣上誠意正心,求賢下士,圣上為之改容。”
-
4
周公吐哺
- 成語拼音:
- zhōu gōng tǔ bǔ
- 成語解釋:
- 《史記·魯周公世家》:“周公戒伯禽曰:‘我文王之子,武王之弟,成王之叔父,我于天亦不賤矣。然我一沐三捉發,一飯三吐哺,起以待士,猶恐失天下之賢人。子之魯,慎無以國驕人。’”后用為在位者禮賢下士之典實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史記·魯周公世家》:“周公戒伯禽曰:‘我文王之子,武王之弟,成王之叔父,我於天亦不賤矣。然我一沐三捉發,一飯三吐哺,起以待士,猶恐失天下之賢人。子之魯,慎無以國驕人。’”
-
5
握發吐哺
- 成語拼音:
- wò fā tǔ bǔ
- 成語解釋:
- 《韓詩外傳》卷三:“成王封伯禽于魯,周公誡之曰:‘往矣!子其無以魯國驕士。吾文王之子,武王之弟,成王之叔父也,又相天下,吾于天下亦不輕矣,然一沐三握發,一飯三吐哺,猶恐失天下之士。’”《史記·魯周公世家》亦記此事。后因以“握發吐哺”比喻為國家禮賢下士,殷
- 成語出處:
- 《韓詩外傳》卷三:“成王封伯禽于魯,周公誡之曰:‘往矣!子其無以魯國驕士。吾文王之子,武王之弟,成王之叔父也,又相天下,吾于天下亦不輕矣,然一沐三握發,一飯三吐哺,猶恐失天下之士。’”《史記·魯周公世家》亦記此事。
-
6
握沐吐餐
- 成語拼音:
- wò mù tǔ cān
- 成語解釋:
- 沐:洗頭發;吐:吐出。為了禮賢下士而停止洗頭和吃飯。指為國而禮賢下士,求賢若渴
- 成語出處:
- 《新唐書·張玄素傳》:“周公資圣人,而握沐吐餐,下白屋,況下周公之人哉!”
-
7
吐哺輟洗
- 成語拼音:
- tǔ bǔ chuò xǐ
- 成語解釋:
- 據《韓詩外傳》卷三載,周公殷勤待客,甚至于“一飯三吐哺”,唯恐失天下之士。又據《史記·高祖本紀》載,酈食其求見劉邦,劉邦方踞床洗足。酈生不拜,且斥其不宜踞見長者,于是劉邦起而謝之,延上坐。后世遂以“吐哺輟洗”為禮賢下士之典實。
- 成語出處:
- 據《韓詩外傳》卷三載,周公殷勤待客,甚至于“一飯三吐哺”,唯恐失天下之士。又據《史記·高祖本紀》載,酈食其求見劉邦,劉邦方踞床洗足。酈生不拜,且斥其不宜踞見長者,于是劉邦起而謝之,延上坐。
-
8
揮沐吐餐
- 成語拼音:
- huī mù tǔ cān
- 成語解釋:
- 謂禮賢下士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韓嬰《韓詩外傳》第三卷:“然一沐三握發,一飯三吐哺,猶恐失天下之士。”
-
9
握發吐餐
- 成語拼音:
- wò fà tǔ cān
- 成語解釋:
- 握發:握著頭發;吐:吐出。為了禮賢下士而停止洗頭和吃飯。指為國而禮賢下士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·宋·何承天《宋鼓吹饒歌·思悲公篇》:“萬國康,猶弗已。握發吐餐,下群士。惟我君,繼殷周。”
* 關于禮賢下士的成語 形容禮賢下士的成語 描述禮賢下士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