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<td id="aya4y"><option id="aya4y"></option></td>
  • <td id="aya4y"></td>
    <xmp id="aya4y">
    <noscript id="aya4y"></noscript>
  • 關于社會的成語 (218個)

    161

    時勢造英雄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í shì zào yīng xió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時勢:一段時期內的客觀形勢。特定的歷史條件,如動蕩,使人的聰明才智顯露出來,并相互作用,使之成為英雄人物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冰心《去國》:“以我這樣的少年,回到少年時代大有作為的中國,正合了‘英雄造時勢,時勢造英雄’那兩句話。”
    162

    世態人情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ì tai rén q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風尚和為人處世之道。亦作“世道人情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關漢卿《四塊玉·閑適》曲:“南畝耕,東山臥,世態人情經歷多。”
    163

    世態炎涼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ì tài yán li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涼:冷淡。指舊一些人在別人得勢時百般奉承;別人失勢時就十分冷淡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文天祥《杜架閣》:“世態炎涼甚,交情貴賤分。”
    164

    市無二價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ì wú èr jià
    成語解釋:
    買賣沒有兩種價錢,買賣公道,不欺騙人。形容風氣好。亦作“市不二價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漢書·王莽傳上》:“又奏為市無二價,官無獄訟。”
    165

    時移俗易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í yí sú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移:變動;易:改換。時代變了,風氣也變了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劉安《淮南子 齊俗訓》:“是故世異則事變,時移則俗易。”
    166

    世異時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ì yì shí y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世、時:、時代。異、移:不同、變化。變化了,時代不同了。亦作“時移世改”、“時移世異”、“時移俗易”、“時異事殊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太史公自序》:“夫世異時移,事業不必同,故曰‘儉而難遵。’”
    167

    三貞九烈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zhēn jiǔ li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貞:貞操;烈:節烈。封建用來贊譽婦女的貞烈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無名氏《合同文字》第三折:“他元來是九烈三貞賢達婦,兀的個老人家尚然道出嫁從夫。”
    168

    十字街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í zì jiē tóu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縱橫交叉;繁華熱鬧的街道。也指人世間;現實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無名氏《村樂堂》:“則這金釵兒是二人口內的招伏狀,更壓著那十字街頭犯由榜,這公事不虛誑。”
    169

    涂不拾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ú bù shí y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涂:通“途”,道路。路上有失物,無人拾取。形容風氣好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孔子世家》:“與聞國政三月,粥羔豚者弗飾賈:男女行者別于途;涂不拾遺。”
    170

    土豪劣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ǔ háo liè shē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農村中有錢有勢的地主、惡霸和品行惡劣的退職官僚。土豪:地方上的豪強;劣紳:依勢欺人的惡霸地主和退職官僚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茅盾選集 封建的小市民文藝》:“小市民痛恨貪官污吏,土豪劣紳。”
    171

    頭面人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u miàn rén w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在上有較大名聲或勢力的人(多含貶義)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王蒙《悠悠寸草心》:“小小的理發室也反映著人世的滄桑,何況到這里來整容的頗多頭面人物。”
    172

    太平盛世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ài píng shèng s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安定、政治清明、經濟繁榮的時代。比喻非常興盛安定的。太平:安定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沈德符《野獲編》:“余謂太平盛世,元夕張燈,不為過侈。”
    173

    蜩螗沸羹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iáo táng fèi g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蜩:蟬;螗:蟬的一種,體小,背青綠色,鳴聲清圓;沸:開水翻騰。象蟬的叫,象沸湯的翻滾。形容動亂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詩經 大雅 蕩》:“如蜩如螗,如沸如羹。”
    174

    替天行道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ì tiān xíng dào
    成語解釋:
    代上天主持公道。封建里農民起義多以此作為動員、組織群眾的口號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康進之《李逵負荊》第一折:“你山上頭領,都是替天行道的好漢。”
    175

    滔滔者天下皆是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āo tāo zhě tiān xià jiē s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滔滔:連續不斷的樣子。洪水彌漫,遍地都是。比喻普遍紛亂。比喻低下的人或不良風氣比比皆是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春秋·魯·孔丘《論語·微子》:“滔滔者天下皆是也,而誰以易之。”
    176

    天下鼎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iān xià dǐng fèi
    成語解釋:
    鼎:古代烹煮用的器物;鼎沸:鼎里的水沸騰。比喻動蕩,政局不穩,人心煥散,惶惶思變
    成語出處:
    三國·魏·曹冏《六代論》:“由是天下鼎沸,奸兇并爭。”
    177

    天下大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iān xià dà tó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人人為公的理想,指共產主義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戴圣《禮記·禮運》:“是故謀閉而不興,盜竊亂賊而不作,故外戶而不閉,是謂大同。”
    178

    天下太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iān xià tài p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全國或世界局勢穩定。形容安定;秩序良好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戴圣《禮記 仲尼燕居》:“言而覆之,禮也;行而樂之,樂也。君子力此二者,夫是天下太平也。”
    179

    天下滔滔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iān xià tāo tāo
    成語解釋:
    滔滔:連續不斷的樣子。洪水彌漫,遍地都是。比喻普遍紛亂。比喻低下的人或不良風氣比比皆是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三國志通俗演義·趙子龍磐河大戰》:“方今天下滔滔,民有倒懸之危。”
    180

    王侯將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áng hóu jiàng xià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泛指封建中位尊、祿厚、權重、勢大的貴族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史記·陳涉世家》:“且壯士不死即已,死即舉大名耳,王侯將相寧有種乎!”
    * 關于社會的成語 形容社會的成語 描述社會的成語。
  • <td id="aya4y"><option id="aya4y"></option></td>
  • <td id="aya4y"></td>
    <xmp id="aya4y">
    <noscript id="aya4y"></noscript>
  •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