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神志的成語 (28個)
-
21
恍恍惚惚
- 成語拼音:
- huǎng huǎng hū hū
- 成語解釋:
- 神志不清、迷惘的狀態
- 成語出處:
- 唐·趙蕤《反經·知人》:“有如敢斷而不能斷者,有恍恍惚惚而反忠實者。”
-
22
昏迷不醒
- 成語拼音:
- hūn mí bù xǐng
- 成語解釋:
- 神志昏沉,不省人事
- 成語出處:
- 明 馮夢龍《古今小說 鬧陰司司馬貌斷獄》:“次日昏迷不醒,叫喚也不答應,正不知甚么病癥。”
-
23
利令智昏
- 成語拼音:
- lì lìng zhì hūn
- 成語解釋:
- 利:利益、私利;令:使;智:理智;昏:昏亂;神志不清楚。形容因貪圖私利;使人頭腦發昏;甚至失去理智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平原君虞卿列傳贊》:“鄙語曰:‘利令智昏。’平原君貪馮亭邪說,使趙陷長平四十余萬眾,邯鄲幾亡。”
-
24
懵里懵懂
- 成語拼音:
- měng lǐ měng dǒng
- 成語解釋:
- 指人糊里糊涂,神志模糊不清
- 成語出處:
- 清·劉鶚《老殘游記》第16回:“人瑞驚覺,懵里懵懂的,睜開眼說道:‘呵,呵,信寫好了嗎?’”
-
25
魄散魂飄
- 成語拼音:
- pò sàn hún piāo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人臨死時神志昏迷、人事不省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》第七回:“雙手攥定了這根九環錫杖,謹照著他的腰眼骨兒,著實斷送他一下,把個孽畜打得一個星飛繚亂,魄散魂飄。”
-
26
以酒解酲
- 成語拼音:
- yǐ jiǔ jiě chéng
- 成語解釋:
- 酲:喝醉了神志不清。用酒來解酒醉。比喻用有害的方法救急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任誕》:“伶跪而祝曰:‘天生劉伶,以酒為名,一飲一斛,五斗解酲,婦人之言,慎不可聽!’便引酒進肉,隗然已醉矣。”
-
27
怏怏不平
- 成語拼音:
- yàng yàng bù píng
- 成語解釋:
- 怏怏:因不平而郁郁不樂。神志怏怏的,心中很感不平
- 成語出處:
- 《隋書·虞世基傳》:“貧無產業,每傭書養親,怏怏不平。”
-
28
悠悠忽忽
- 成語拼音:
- yōu yōu hū hū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悠閑懶散或神志恍惚的樣子。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楚·宋玉《高唐賦》:“悠悠忽忽,佋悵自失。”
* 關于神志的成語 形容神志的成語 描述神志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