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科舉的成語 (30個)
-
1
開科取士
- 成語拼音:
- kāi kē qǔ shì
- 成語解釋:
- 科:科舉考試。指舊舉行科舉考試以選取優異的士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34回:“你只想朝廷開科取士,為國求賢,這是何等大典。”
-
2
朱衣點額
- 成語拼音:
- zhū yī diǎn é
- 成語解釋:
- 朱:紅色。指科舉中選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第18卷:“年年科舉,歲歲觀場,不能得朱衣點額,黃榜標名。”
-
3
一舉成名
- 成語拼音:
- yī jǔ chéng míng
- 成語解釋:
- 原指一旦科舉及舉;就會名聞天下。現在指因某一件事一下子就出了名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韓愈《國子監司業竇公墓志銘》:“公一舉成名而東。”
-
4
白蠟明經
- 成語拼音:
- bái là míng jīng
- 成語解釋:
- 白蠟:比喻光禿空白。明經:科舉制度中科目之一。比喻屢試不中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張鷟《朝野僉載》:“張鷟號青錢學士,以其萬選萬中。時有明經董萬九上不第,號白蠟明經,與鷟為對。”
-
5
年誼世好
- 成語拼音:
- nián yì shì hào
- 成語解釋:
- 年誼:科舉時代稱同年登科的關系;世好:兩家世代友好。科舉時代兩家因同年登科而為世交的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吳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回:“你我年誼世好,就如至親骨肉一般。”
-
6
蟾宮折桂
- 成語拼音:
- chán gōng zhé guì
- 成語解釋:
- 蟾宮:月宮。攀折月宮桂花。科舉時代比喻應考得中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 郤詵傳》:“武帝于東堂會送,問詵曰:‘卿自以為如何?’詵對曰:‘臣舉賢良封策,為天下第一,猶桂林之一枝,昆山之片玉。’”
-
7
桂林一枝,昆山片玉
- 成語拼音:
- guì lín yī zhī,kūn shān piàn yù
- 成語解釋:
- 昆山:昆岡,古代產玉的地方。桂花林中的一枝花,昆山中的一塊玉。比喻科舉考試中的出類拔萃的佼佼者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·郤詵傳》:“累遷雍州刺史。武帝于東堂會送,問詵曰:‘卿自以為何如?’詵對曰:‘臣舉賢良對策,為天下第一,猶桂林之一枝,昆山之片玉。’”
-
8
十年窗下
- 成語拼音:
- shí nián chuāng xià
- 成語解釋:
- 科舉時代,讀書人要取得功名,終年埋頭在書本里。形容十年時間閉門苦讀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·劉祁《歸潛志》第七卷:“古人謂十年窗下無人問,一舉成名天下知。”
-
9
郤詵丹桂
- 成語拼音:
- xì shēn dān guì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科舉及第,獲得功名。
- 成語出處:
- 晉郤詵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,自視為“桂林之一枝,昆山之片玉”。見《晉書 郤詵傳》。
-
10
郤詵高第
- 成語拼音:
- xì shēn gāo dì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指科舉高中,榮登榜首。
- 成語出處:
- 晉郤詵舉賢良對策試,為天下第一。見《晉書 郤詵傳》。
-
11
朱衣使者
- 成語拼音:
- zhū yī shǐ zhě
- 成語解釋:
- 指科舉考試官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陳耀文《天中記》卷三十八引《侯鯖錄》:“歐陽修知貢舉日,每遇考試卷,坐后常覺一朱衣人時復點頭,然后其文入格。……因語其事于同列,為之三嘆。嘗有句云:'唯愿朱衣一點頭。'”
-
12
蟾宮扳桂
- 成語拼音:
- chán gōng pān guì
- 成語解釋:
- 蟾宮:指月宮。科舉時代比喻應試及第
- 成語出處:
- 明·謝讜《四喜記·鄉薦榮歡》:“蟾宮扳桂折高枝,書香還有繼,天道豈無知。”
-
13
得意門生
- 成語拼音:
- dé yì mén shēng
- 成語解釋:
- 最受老師欣賞的學生。門生;古代親授業的弟子或科舉中試者對座師的自稱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:“他雖和咱們滿洲漢軍隔旗,卻是我第一個得意門生。”
-
14
獨占鰲頭
- 成語拼音:
- dú zhàn áo tóu
- 成語解釋:
- 鰲:傳說中的大海龜、海鱉。舊時皇宮的殿門前臺階中間刻有飛龍及巨鰲的浮雕;皇帝在殿前召見新考中的狀元、榜眼等人。狀元跪在前面;正好是飛龍巨鰲浮雕的頭部。原指科舉考試中了狀元。現泛指占首位或第一名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無名氏《陳州糶米》楔子:“殿前曾獻升平策,獨占鰲頭第一名。”
-
15
富貴功名
- 成語拼音:
- fù guì gōng míng
- 成語解釋:
- 富貴:有錢有勢;功名:科舉應試取中而做官。指既有財勢又官位顯赫
- 成語出處:
- 清·荻岸山人《平山冷燕》第12回:“富貴功名,吾與兄自有,何必拘拘于此?”
-
16
風檐寸晷
- 成語拼音:
- fēng yán cùn guǐ
- 成語解釋:
- 風檐:科舉時代的考場;晷:日影;寸晷:寸陰,極短的時間。指科舉時代考場寒冷,時間緊迫,十分艱苦
- 成語出處:
- 明·謝肇淛《五雜俎·事部》:“然七義五策皆似太多,風檐寸晷,力不能辦,求其完璧,事事精好,安可得也?”
-
17
風檐刻燭
- 成語拼音:
- fēng yán kè zhú
- 成語解釋:
- 風檐:科舉時代的考場。指科舉時代考場寒冷,時間緊迫,十分艱苦
- 成語出處:
- 清·鈕琇《觚剩·五經中式》:“查林二公乃能于風檐刻燭時,立就二十三藝,洵未易才。”
-
18
高步云衢
- 成語拼音:
- gāo bù yún qú
- 成語解釋:
- 步:行走;衢:大路;云衢:云中大路,比喻顯位。原指官居顯位。后也指科舉登第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 郤詵阮種等傳論》:“郤詵等并韞價州里,袖然應召,對揚天問,高步云衢,求之前哲,亦足稱矣。”
-
19
功名蹭蹬
- 成語拼音:
- gōng míng cèng dèng
- 成語解釋:
- 功名:指科舉考中做官;蹭蹬:失勢難進的樣子。指應試屢遭挫折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46回:“誰知這樣一個好人,偏偏教他功名蹭蹬!”
-
20
行行出狀元
- 成語拼音:
- háng háng chū zhuàng yuán
- 成語解釋:
- 狀元;科舉時代的一種稱號。唐、宋時稱進士及第的第一名;元代稱殿式第一等第一名。后比喻本行中成績最好的人。每種職業都有杰出的人才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馮惟敏《玉抱肚 贈趙今燕》曲:“琵琶輕掃動人憐,須信行行出狀元。”
* 關于科舉的成語 形容科舉的成語 描述科舉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