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立國的成語 (10個)
-
1
立國安邦
- 成語拼音:
- lì guó ān bāng
- 成語解釋:
- 建立國家,安定天下。亦作“立業安邦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·關漢卿《裴度還帶》第一折:“你看我立國安邦為相宰,那其間日轉千階,喜笑迎腮,掛印懸牌。”元·宮大用《七里灘》第一折:“自開基起運,立國安邦,坐籌帷幄,竭力疆場。”
-
2
立業安邦
- 成語拼音:
- lì yè ān bāng
- 成語解釋:
- 建立國家,安定天下。同“立國安邦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鄭光祖《伊尹耕莘》第一折:“想五帝之世,求賢用士,立業安邦,你是不知也。”
-
3
興邦立國
- 成語拼音:
- xīng bāng lì guó
- 成語解釋:
- 邦:國家。建立和振興國家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·無名氏《黃鶴樓》第三折:“安排打鳳牢龍計,準備興邦立國機。”
-
4
開國元勛
- 成語拼音:
- kāi guó yuán xūn
- 成語解釋:
- 元勛:有特大功績的人。指為建立新的國家或朝代立大功的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周楫《西湖二集·吳山頂上神仙》:“那時第一個開國元勛青田劉伯溫先生與冷啟敬相好,時常以道術互相參證。”
-
5
開國功臣
- 成語拼音:
- kāi guó gōng chén
- 成語解釋:
- 指為建立新的國家或朝代立下汗馬功勞的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褚人獲《隋唐演義》第十回:“他見單雄信好客,是一個做得開國功臣的,因此借寓東岳廟中,圖與交往。”
-
6
負鼎之愿
- 成語拼音:
- fù dǐng zhī yuàn
- 成語解釋:
- 鼎:古代立國的重器。擔負輔佐君王大任的愿望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韓嬰《韓詩外傳》第七卷:“伊尹故有莘氏僮也,負鼎操俎調五味,而立為相,其遇湯也。”
-
7
一匡九合
- 成語拼音:
- yī kuāng jiǔ hé
- 成語解釋:
- 春秋時管仲輔助齊桓公“一匡天下,九合諸侯”,建立霸業。后亦以“一匡九合”指立國大事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舊唐書·鄭畋傳》:“臣始仕從戎,爰承指顧,稟三令五申之戒,預一匡九合之謀。”
-
8
民為邦本
- 成語拼音:
- mín wéi bāng běn
- 成語解釋:
- 邦:國家。人民是立國之本
- 成語出處:
- 春秋·魯·孔丘《論語·五子之歌》:“皇祖有訓,民可近不可下。民惟邦本,本固邦寧。”
-
9
民惟邦本
- 成語拼音:
- mín wéi bāng běn
- 成語解釋:
- 惟:乃,是;邦:國家。人民是立國之本
- 成語出處:
- 《尚書·五子之歌》:“皇祖有訓,民可近不可下。民惟邦本,本固邦寧。”
-
10
經始大業
- 成語拼音:
- jīng shǐ dà yè
- 成語解釋:
- 經始:開始營造,指開創事業。指開基立國的大事業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·樂志》:“經始大業,創造帝基。”
* 關于立國的成語 形容立國的成語 描述立國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