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網羅的成語 (6個)
-
1
吉網羅鉗
- 成語拼音:
- jí wǎng luó qián
- 成語解釋:
- 唐天寶初,李林甫為相,任酷吏吉溫、羅希奭為御史。吉羅承李旨意,誣陷異己,制造冤獄,時稱“羅鉗吉網”。事見《舊唐書·酷吏傳下·羅希奭》。后因以“吉網羅鉗”比喻酷吏朋比為奸,陷害無辜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天寶初,李林甫為相,任酷吏吉溫、羅希奭為御史。吉羅承李旨意,誣陷異己,制造冤獄,時稱“羅鉗吉網”。事見《舊唐書·酷吏傳下·羅希奭》。
-
2
自投網羅
- 成語拼音:
- zì tóu wǎng luó
- 成語解釋:
- 投:進入。比喻自己進入圈套送死
- 成語出處:
- 宋·司馬光《資治通鑒·唐懿宗咸通九年》:“丈夫與其自投網羅,為天下笑,曷若相與戮力同心,赴蹈湯火,豈徒脫禍,兼富貴可求。”
-
3
盡入彀中
- 成語拼音:
- jìn rù gòu zhōng
- 成語解釋:
- 彀中:弓箭射程以內,比喻牢籠、圈套。盡數網羅,全部就范。
- 成語出處:
- 五代 王定保《唐摭言 述進士》:“(唐太宗)嘗私幸端門,見新進士綴行而出,喜曰:‘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!’”
-
4
納士招賢
- 成語拼音:
- nà shì zhāo xián
- 成語解釋:
- 招:招收;賢:有德有才的人;納:接受;士:指讀書人。招收賢士,接納書生。指網羅人才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戰國策 燕策一》:“燕昭王即位,卑身厚幣以招賢者。”元 馬致遠《陳摶高臥》第二折:“早則是澤及黎民,又待要招賢納士禮殷勤,幣帛降玄纁。”
-
5
招降納叛
- 成語拼音:
- zhāo xiáng nà pàn
- 成語解釋:
- 指招收接納敵方投降叛變的人。現多用來形容網羅壞人;擴充力量;結黨營私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賴古堂名賢尺牘新鈔 與卓珂月》:“輒欲奏記自通,已又念近日時刻中諸君子,所記載文籍,不啻招降納叛,而世之附名其中者,雖不盡弭耳乞盟,然意已近之。”
-
6
招賢納士
- 成語拼音:
- zhāo xián nà shì
- 成語解釋:
- 招:招收;賢:有德有才的人;納:接受;士:指讀書人。招收賢士,接納書生。指網羅人才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戰國策·燕策一》:“燕昭王即位,卑身厚幣以招賢者。”元·馬致遠《陳摶高臥》第二折:“早則是澤及黎民,又待要招賢納士禮殷勤,幣帛降玄纁。”
* 關于網羅的成語 形容網羅的成語 描述網羅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