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置之度外的成語 (7個)
-
1
致之度外
- 成語拼音:
- zhì zhī dù wài
- 成語解釋:
- 指不放在心上。同“置之度外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北史 薛辯傳》:“朕且含養,致之度外,勿以言辭相析。”
-
2
付之度外
- 成語拼音:
- fù zhī dù wai
- 成語解釋:
- 謂置于胸臆之外,不加考慮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文天祥《指南錄后序》:“以小舟涉鯨波,出無可奈何,而死固付之度外矣!”
-
3
置之度外
- 成語拼音:
- zhì zhī dù wài
- 成語解釋:
- 放在考慮之外(置:放;度:打算;計較)。形容不放在心上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隗囂傳》:“帝積苦兵間,以囂子內侍,公孫述遠據邊陲,乃謂諸將曰:‘且當置此兩子于度外耳。’”
-
4
寵辱不驚
- 成語拼音:
- chǒng rǔ bù jīng
- 成語解釋:
- 寵:寵愛;辱:羞辱。對受寵或受辱都不感到驚訝;即把得失置之度外。也作“不驚寵辱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新唐書 盧承慶傳》:“承慶嘉之曰:‘寵辱不驚,考中上。’其能著人善類此。”
-
5
寵辱無驚
- 成語拼音:
- chǒng rǔ wú jīng
- 成語解釋:
- 寵:寵愛;辱:羞辱。受寵受辱都不感到驚訝、無動于衷。指把個人得失置之度外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第一卷:“子期寵辱無驚,伯牙愈加愛重。”
-
6
徇國忘己
- 成語拼音:
- xùn guó wàng jǐ
- 成語解釋:
- 徇:為國獻身。為國獻身,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
- 成語出處:
- 《宋書·謝晦傳》:“逮營陽失德,自絕宗廟,朝野岌岌,憂及禍難,忠謀協契,徇國忘己,援登圣朝,惟新皇祚。”
-
7
徇國忘身
- 成語拼音:
- xùn guó wàng shēn
- 成語解釋:
- 指為國盡忠而將個人得失、安危置之度外。徇:為國獻身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白居易《贈裴垍官制》:“故太子賓客裴垍,忠正恭慎,佐予為理,事君盡禮,徇國忘身。”
* 關于置之度外的成語 形容置之度外的成語 描述置之度外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