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耽擱的成語 (6個)
-
1
刻不容緩
- 成語拼音:
- kè bù róng huǎn
- 成語解釋:
- 刻:片刻;容:容許;緩:延緩;耽擱。一刻也不容許延緩。形容形勢十分緊迫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李汝珍《鏡花緣》:“胎前產后以及難產各癥,不獨刻不容緩,并且兩命攸關。”
-
2
曠日持久
- 成語拼音:
- kuàng rì chí jiǔ
- 成語解釋:
- 曠:荒廢;耽擱;持:持續;拖延。耽擱時日;長期拖延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劉向《戰國策 趙策四》:“今得強趙之兵,以杜燕將,曠日持久數歲,令士大夫余子之力,盡于溝壘。”
-
3
曠日彌久
- 成語拼音:
- kuàng rì mí jiǔ
- 成語解釋:
- 曠:耽擱荒廢。指時間拖得很久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戰國策·趙策三》:“太子丹曰:‘太傅這計,曠日彌久,心惛然,恐不能須臾。’”
-
4
七擔八挪
- 成語拼音:
- qī dān bā nuó
- 成語解釋:
- 一再耽擱拖延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蘭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14回:“因與眾人在吳道官房里算帳,七擔八挪纏到這咱晚。”
-
5
勢不容緩
- 成語拼音:
- shì bù róng huǎn
- 成語解釋:
- 勢:情勢;容:容許;緩:延緩,耽擱。比喻情勢緊迫,一刻也不允許拖延
- 成語出處:
- 清·褚人獲《隋唐演義》第66回:“殿下可知東宮圖謀,勢不容緩,恐臣等不能終事殿下奈何?”
-
6
停留長智
- 成語拼音:
- tíng liú zhǎng zhì
- 成語解釋:
- 指事情耽擱久了,就會想出主意來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91回:“常言道'停留長智'。那妖精倘或今晚不睡,把師父害了,卻如之何?”
* 關于耽擱的成語 形容耽擱的成語 描述耽擱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