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自責的成語 (8個)
-
1
反躬自責
- 成語拼音:
- fǎn gōng zì zé
- 成語解釋:
- 回過頭來責備自己。
- 成語出處:
- 魯迅《華蓋集續編·無花的薔薇之二》:“假如當局者稍有良心,應如何反躬自責,激發一點天良?”
-
2
悔過自責
- 成語拼音:
- huǐ guò zì zé
- 成語解釋:
- 悔:追恨。指追悔過錯;譴責自己。
- 成語出處:
- 東漢 班固《漢書 五行志》:“后得反國,不悔過自責,復會諸侯伐鄭。”
-
3
引咎自責
- 成語拼音:
- yǐn jiù zì zé
- 成語解釋:
- 咎:錯誤。主動承擔錯誤;并責備自己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北史 周紀下 高祖武帝》:“公卿各引咎自責。”
-
4
負罪引慝
- 成語拼音:
- fù zuì yǐn tè
- 成語解釋:
- 謂引咎自責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書·大禹謨》:“[舜]負罪引慝,祇載見瞽螋。”蔡沈集傳:“負罪,自負其罪,不敢以為父母之罪;引慝,自引其慝,不敢以為父母之慝也。”
-
5
引咎責躬
- 成語拼音:
- yǐn jiù zé gōng
- 成語解釋:
- 同“引咎自責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吳志·吳主傳》:“后壹奸罪發露伏誅,權引咎責躬。”
-
6
閉閣自責
- 成語拼音:
- bì gé zì zé
- 成語解釋:
- 指關起門來自我反省。同“閉閣思過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漢書何并傳》:“詡(嚴詡)本以孝行為官,謂掾史為師友,有過輒閉閣自責,終不大言。”
-
7
計過自訟
- 成語拼音:
- jì guò zì sòng
- 成語解釋:
- 檢討自己的過錯而內心自責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孔子《論語 公冶長》:“吾未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。”
-
8
勇于自責
- 成語拼音:
- yǒng yú zì zé
- 成語解釋:
- 敢于承認錯誤并自我批評
- 成語出處:
* 關于自責的成語 形容自責的成語 描述自責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