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表現的成語 (57個)
-
21
竭誠盡節
- 成語拼音:
- jié chéng jìn jié
- 成語解釋:
- 竭:盡。誠:忠誠。節:節操。表現出最大限度的忠誠與節操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·劉向《極諫用外戚封事》:“賴忠正大臣絳侯、朱虛侯等竭誠盡節以誅滅之,然后劉氏復安。”
-
22
驚恐萬狀
- 成語拼音:
- jīng kǒng wàn zhuàng
- 成語解釋:
- 萬狀:各種樣子。驚慌恐懼得表現出各種形態。形容驚慌恐懼到了極點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陳亮《謝楊解元啟》:“憂患百罹而未艾,驚惶萬狀而莫支。”
-
23
舊瓶裝新酒
- 成語拼音:
- jiù píng zhuāng xīn jiǔ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用舊的形式來表現新的內容。
- 成語出處:
- 老舍《我怎樣寫通俗文藝》:“這八篇東西,都是用舊瓶裝新酒辦法寫成的。”
-
24
極情盡致
- 成語拼音:
- jí qíng jìn zhì
- 成語解釋:
- 謂將意趣風致表現得很充分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九十三回:“果然蔣玉函扮了秦小官伏侍花魁醉后神情,把那一種憐香惜玉的意思,做得極情盡致。”
-
25
矯揉造作
- 成語拼音:
- jiǎo róu zào zuò
- 成語解釋:
- 矯:使彎曲的變成直的;揉:使直的變成彎的。形容故意做作;表現得極不自然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51回:“黛玉攔道:‘這寶姐姐也忒膠柱鼓瑟,矯揉造作了。”
-
26
露才揚己
- 成語拼音:
- lù cái yáng jǐ
- 成語解釋:
- 顯露自己的才能。也比喻炫耀才能,表現自己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 班固《序》:“今若屈原,露才揚己,競乎危國群小之間,以離讒賊。”
-
27
淋漓盡致
- 成語拼音:
- lín lí jìn zhì
- 成語解釋:
- 淋漓:盡情;暢快;盡致:達到極點。形容把事物的一切情態充分地刻畫、表現了出來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李清《三垣筆記 崇禎補遺》:“敘次大內規制井井,而所紀客氏、魏忠賢驕橫狀,亦淋漓盡致,其為史家必采無疑。”
-
28
明心見性
- 成語拼音:
- míng xīn jiàn xìng
- 成語解釋:
- ①佛教語。謂屏棄世俗一切雜念,徹悟因雜念而迷失了的本性(即佛性)。②指率真地表現心性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80回:“卻說三藏坐在林中,明心見性,諷念那《摩訶般若波羅密多心經》,忽聽得嚶嚶的叫聲‘救人’。”
-
29
囊里盛錐
- 成語拼音:
- náng lǐ shèng zhuī
- 成語解釋:
- 《史記·平原君虞卿列傳》:“平原君曰:‘夫賢士之處世也,譬若錐之處囊中,其末立見……’毛遂曰:‘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。使遂早得處囊中,乃穎脫而出,非特其末見而已。’”后以“囊里盛錐”謂讓有才能的人得到機會表現自己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史記·平原君虞卿列傳》:“平原君曰:‘夫賢士之處世也,譬若錐之處囊中,其末立見……’毛遂曰:‘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。使遂早得處囊中,乃穎脫而出,非特其末見而已。’”
-
30
旁見側出
- 成語拼音:
- páng jiàn cè chū
- 成語解釋:
- 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表現的形象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蘇軾《書吳道子畫后》:“道子畫人物,如以燈取影,逆來順往,旁見側出,橫偽斜平直各相乘除。”
-
31
情見于色
- 成語拼音:
- qíng jiàn yú sè
- 成語解釋:
- 真情從臉色中表現出來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蒲松齡《聊齋志異·俠女》:“生甚怒之,情見于色。”
-
32
窮態極妍
- 成語拼音:
- qióng tài jí yán
- 成語解釋:
- 妍:美麗。形容把各種美姿都表現出來
- 成語出處:
- 清·陳祚明《采菽堂詩選》第17卷:“大抵多發天然,少規往則,稱性而出,達情務盡,鉤沉索隱,窮態極妍。”
-
33
群威群膽
- 成語拼音:
- qún wēi qún dǎn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大家團結一致英勇戰斗時表現出來的力量和勇敢精神。
- 成語出處:
- 毛澤東《評西北大捷兼論解放軍的新式整軍運動》:“大家出力量,不怕犧牲,克服物質條件的困難,群威群膽,英勇殺敵。”
-
34
情見乎辭
- 成語拼音:
- qíng xiàn hū cí
- 成語解釋:
- 見:通“現”;乎:于。情感表現在言辭當中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易·系辭下》:“爻象動乎內,吉兇見乎外,功業見乎變,圣人之情見乎辭。”
-
35
睟面盎背
- 成語拼音:
- suì miàn àng bèi
- 成語解釋:
- 指德性表現于外,而有溫潤之貌,敦厚之態。指有德者的儀態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孟子 盡心上》:“君子所性,仁義利智根於心。其生色也,睟然見於面,盎於背,施於四體,四體不言而喻。”
-
36
聲色俱厲
- 成語拼音:
- shēng sè jù lì
- 成語解釋:
- 俱:全;都。說話時聲音和臉色都很嚴厲。指人對不滿的事表現得非常憤慨激動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 明帝紀》:“大會百官而問溫嶠曰:‘皇太子何以德稱?’聲色俱厲,必欲使有言。”
-
37
土里土氣
- 成語拼音:
- tǔ lǐ tǔ qì
- 成語解釋:
- 指沒有見過世面,具有或表現出各種鄉下人特性的樣子
- 成語出處:
- 袁靜《新兒女英雄傳》第18回:“穿著肥肥大大的花褂子,下面是寬腿兒藍褲子,土里土氣的。”
-
38
頭腦冷靜
- 成語拼音:
- tóu nǎo lěng jìng
- 成語解釋:
- 指氣質上的冷靜或異常的鎮定,指在緊張情況下表現的冷靜或鎮定
- 成語出處:
- 劉知俠《鐵道游擊隊》第21章:“如果頭腦冷靜,就絕不會這樣做了。”
-
39
靦顏人世
- 成語拼音:
- tiǎn yán rén shì
- 成語解釋:
- 靦顏:表現出慚愧的臉色。形容喪氣失節,厚顏無恥地活在世上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·郗鑒傳》:“豈可偷生屈節,靦顏天壤邪!”
-
40
靦顏天壤
- 成語拼音:
- tiǎn yán tiān rǎng
- 成語解釋:
- 靦顏:臉上表現慚愧;天壤:天地,指人世間。形容喪失氣節的人厚著臉皮活在世上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·郗鑒傳》:“豈可偷生屈節,靦顏天壤邪!”
* 關于表現的成語 形容表現的成語 描述表現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