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言巧的成語 (25個)
-
1
巧言偏辭
- 成語拼音:
- qiǎo yán piān cí
- 成語解釋:
- 巧言:浮華不實的話;偏辭:便巧的話。指花言巧語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莊子·人間世》:“言者,風波也;行者,實喪也。夫風波易以動,實喪易以危。故忿設無由,巧言偏辭。”
-
2
巧言如簧
- 成語拼音:
- qiǎo yán rú huáng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花言巧語,能說會道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詩經·小雅·巧言》:“巧言如簧,顏之厚矣。”
-
3
巧言令色
- 成語拼音:
- qiǎo yán lìng sè
- 成語解釋:
- 令色:討好的表情。形容用花言巧語和諂媚的態度討好于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尚書 皋陶謨》:“何遷乎有苗,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?”
-
4
巧語花言
- 成語拼音:
- qiǎo yǔ huā yán
- 成語解釋:
- 同“花言巧語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·王實甫《西廂記》第三本第二折:“‘張生是兄妹之禮,焉敢如此!’對人前巧語花言。”
-
5
巧舌如簧
- 成語拼音:
- qiǎo shé rú huáng
- 成語解釋:
- 舌頭靈巧得像樂器里發聲的簧片一樣。形容花言巧語;能說會道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詩經 小雅 巧言》:“巧言如簧,顏之厚矣。”
-
6
花言巧語
- 成語拼音:
- huā yán qiǎo yǔ
- 成語解釋:
- 原指鋪張修飾而無實際內容的言語或文辭。后指虛假而動聽的話;也指說虛假而動聽的話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朱熹《朱子語類》第20卷:“巧言,即所謂花言巧語,如今世舉子弄筆端做文字者是也。”
-
7
甘言巧辭
- 成語拼音:
- gān yán qiǎo cí
- 成語解釋:
- 甘:甜,甜言蜜語。指甜美動聽的阿諛奉承話
- 成語出處:
- 唐·王勃《平臺秘略論·褒客》:“便辟脂事飾其跡,甘言巧辭運其辨。”
-
8
能言巧辯
- 成語拼音:
- néng yán qiǎo biàn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能說會道,善于言辯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·無名氏《氣英布》第一折:“恰才靈壁之戰,項王遣使征布會,布與龍且有隙,稱病不赴,若得能言巧辯之士,說他歸降,縱項王馳還……破項王必矣。”
-
9
插插花花
- 成語拼音:
- chā chā huā huā
- 成語解釋:
- 花言巧語
- 成語出處:
- 元·無名氏《漁樵記》第二折:“不要你插插花花認我來,哭哭啼啼淚滿腮。”
-
10
扯空砑光
- 成語拼音:
- chě kōng yà guāng
- 成語解釋:
- 扯空:說假話。砑光:紙及布匹用石頭磨光,使發光澤,叫“砑光”;比喻沾別人光。指花言巧語,騙人錢財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艾衲居士《豆棚閑話》第十則:“那一帶沿河臨水住的,俱是靠著虎丘山上,養活不知多多少少扯空砑光的人。”
* 關于言巧的成語 形容言巧的成語 描述言巧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