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<td id="aya4y"><option id="aya4y"></option></td>
  • <td id="aya4y"></td>
    <xmp id="aya4y">
    <noscript id="aya4y"></noscript>
  • 關于言言的成語 (698個)

    281

    興邦,一喪邦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yán xīng bāng,yī yán sàng bā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邦:國家。指關鍵時刻一句話可以關系到國家的興或亡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春秋·魯·孔丘《論語·子路》:“一而興邦,有諸?……一而喪邦,有諸?”
    282

    狎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ín yán xiá y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淫媟語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郎瑛《七修類稿·詩文·洪遂初》:“(襄城)一日偶至書院中,見案上一帙,觀之,乃春畫也。每幅有洪詩,多淫狎語,遂為逐客。”
    283

    以蔽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yán yǐ b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蔽:掩覆,引申為概括。用一句話來概括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劉子玄《論史上蕭至忠書》:“凡此不可,其流實多,一以蔽,三隅自反。”
    284

    已出,駟馬難追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yán yǐ chū,sì mǎ nán zhu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話說出口,就不能再收回,一定要算數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》第35卷:“大丈夫做事,一已出,駟馬難追。”
    285

    溢于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ì yú yán wài
    成語解釋:
    溢:水滿外流,引申為超出。超出語之外。指某種意思、感情通過語文字充分表露出來。亦作“溢于表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葉圣陶《倪煥之》:“鄭重叮嚀的意思,溢于外。”
    286

    在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ǒu yán zài qi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已以有話說在前頭。指事先打了招呼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馮夢龍《喻世明》第十卷:“只是有在前,一字也不敢開口。”
    287

    約旨遠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 yuē zhǐ yu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辭簡練,含意深遠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太平御覽》卷六一七引晉·郭澄之《郭子》:“各有隔而不通處,張忽遙于末坐判之,約旨遠,便足以暢彼我之懷。”
    288

    之不文,行之不遠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 zhī bù wén,xíng zhī bù yu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文章沒有文采,就不能流傳很遠。同“之無文,行而不遠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陸游《嚴州到任謝王丞相啟》:“黼黻圣猷,謂之不文則行之不遠;甄陶士類,每舍其所短而取其所長。“
    289

    者無罪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 zhě wú zu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者:說話的人。指進的人沒有罪過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詩經·大序》:“之者無罪,聞之者足以戒。”
    290

    之無罪,聞之足戒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 zhī wú zuì,wén zhī zú ji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:說話;聞:聽話;足:足以,值得;戒:警惕。指進的人沒有罪過,聽的人足以引起警戒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汪琬《詩說序》:“詩獨主志,所為主文譎諫,與之無罪,聞之足戒者,其詞則隱,其旨則微。”
    291

    之有理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 zhī yǒu l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說的話有道理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無心子《金雀記 守貞》:“還是左兄之有理,極是曲體人情。”
    292

    之有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 zhī yǒu w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物:指內容。說話或寫文章內容具體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周易 家人》:“君子以有物,而行有恒。”
    293

    意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ì zài yán wà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其意在語、文辭之外。指語意含蓄;讓人自己體會其真正用意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司馬光《溫公續詩話》:“古人為詩,貴于意在外,使人思而得上。”
    294

    知必必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ī bì yán,yán bì jìn
    成語解釋:
    :說。凡有知道的,就毫無保留地講出來
    成語出處:
    295

    至理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ì lǐ míng y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至理:最正確的道理;名:精辟;有價值的話。最正確、最有價值的話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李綠園《歧路燈》:“俗語云‘揭債要忍,還債要狠。’這兩句話不是圣經傳賢,卻是至理名。”
    296

    坐樹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uò shù bù y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《后漢書·馮異傳》:“異為人謙退不伐……每所止舍,諸將并坐論功,異常獨屏樹下,軍中號曰‘大樹將軍’。”后因以“坐樹不”、“坐樹無”謂功高而不自矜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后漢書·馮異傳》:“異為人謙退不伐……每所止舍,諸將并坐論功,異常獨屏樹下,軍中號曰‘大樹將軍’。”
    297

    正色敢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èng sè gǎn y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態度嚴肅,敢于直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明史 王竑傳》:“十一年授戶科給事中,豪邁負氣節,正色敢。”又《劉健傳》:“健學問深粹,正色敢,以身任天下之重。”
    298

    知無不無不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ī wú bù yán,yán wú bù jì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知道的就說,要說就毫無保留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司馬光《序》:“知無不無不盡,如獻可者,于其職業,可謂無所愧負矣。”
    299

    知小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ì xiǎo yán dà
    成語解釋:
    知:通“智”。聰明才智不濟,說話口氣卻很大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新唐書·李道宗傳》:“侯君集破高昌還,頗怨望。道宗嘗從容奏:‘君集知小大,且為戎首。’……既而君集反,帝笑曰:‘如公素揣。’”
    300

    不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èng yán bù hu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說話爽直,毫無忌諱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 楚 屈原《卜居》:“寧正不諱以危身乎?”
    * 關于言言的成語 形容言言的成語 描述言言的成語。
  • <td id="aya4y"><option id="aya4y"></option></td>
  • <td id="aya4y"></td>
    <xmp id="aya4y">
    <noscript id="aya4y"></noscript>
  •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