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詩歌的成語 (15個)
-
1
詩以言志
- 成語拼音:
- shī yǐ yán zhì
- 成語解釋:
- 用詩歌表達自己的思想和志趣。亦作“詩言志”、“詩以道志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尚書·舜典》:“詩言志,歌永言。”
-
2
白雪陽春
- 成語拼音:
- bái xuě yáng chūn
- 成語解釋:
- 指戰國時代楚國的兩支高雅歌曲。比喻高雅的詩歌和其他的文學藝術
- 成語出處:
- 宋 王禹偁《為宰相謝賜御制歌詩表》:“《白雪》《陽春》之句,空炫清新。”
-
3
詠月嘲花
- 成語拼音:
- yǒng yuè cháo huā
- 成語解釋:
- 指創作詩歌。花和月經常作為詩人歌詠的對象,故稱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·白居易《將歸渭村先寄舍弟》詩:“一年年覺此身衰,一日日知前事非。詠月嘲花先要減,登山臨水亦宜稀。”
-
4
鶴膝蜂腰
- 成語拼音:
- hè xī fēng yāo
- 成語解釋:
- ①宋魏慶之《詩人玉屑·詩病·詩病有八》:“三曰蜂腰,第二字不得與第五字同聲……四曰鶴膝,第五字不得與第十五字同聲。”這是指詩歌聲律八病的兩種。后來用“鶴膝蜂腰”泛指詩歌聲律上所犯的毛病。②書法中的兩種病筆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魏慶之《詩人玉屑·詩病·詩病有八》:“三曰蜂腰,第二字不得與第五字同聲……四曰鶴膝,第五字不得與第十五字同聲。”
-
5
詩情畫意
- 成語拼音:
- shī qíng huà yì
- 成語解釋:
- 原指詩歌繪畫所蘊含的情感、意境。也用來形容美好的自然景物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周密《清平樂 橫玉亭秋倚》詞:“詩情畫意,只在闌桿外,雨露天低生爽氣,一片吳山越水。”
-
6
島瘦郊寒
- 成語拼音:
- dǎo shòu jiāo hán
- 成語解釋:
- 唐朝賈島和孟郊的詩歌風格,多以清切凄苦為主
- 成語出處:
- 宋 朱熹《次韻謝劉行惠筍》:“君詩高處古無師,島瘦郊寒詎足差。”
-
7
郊寒島瘦
- 成語拼音:
- jiāo hán dǎo shòu
- 成語解釋:
- 本指孟郊、賈島簡嗇孤峭的詩歌風格。后用以形容詩文類似的意境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蘇軾《祭柳子玉文》:“元輕白俗,郊寒島瘦。嘹然一吟,眾作卑陋。”
-
8
著手成春
- 成語拼音:
- zhuó shǒu chéng chūn
- 成語解釋:
- 著手:動手接觸。指詩歌格調自然清新。后比喻醫術高明
- 成語出處:
- 唐·司空圖《二十四詩品·自然》:“俯拾即是,不取諸鄰,俱道適往,著手成春。如逢花開,如瞻歲新。”
-
9
主文譎諫
- 成語拼音:
- zhǔ wén jué jiàn
- 成語解釋:
- 主文:用譬喻來規勸;譎諫:委婉諷刺。通過詩歌的形式,用譬喻的手法進行諷諫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毛詩序》:“主文而譎諫,言之者無罪,聞之者足以戒。”
-
10
哀而不傷
- 成語拼音:
- āi ér bù shāng
- 成語解釋:
- 哀:悲哀;傷:傷害;妨害;悲痛過分。①感情適度;悲哀而不過度傷心。后用來形容詩歌;音樂等含優雅哀調;卻又感情適度而不過分;具有中和美。②比喻言行適度或無傷大雅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孔子《論語 八佾》:“子曰:‘《關雎》,樂而不淫,哀而不傷。’”
-
11
蜂腰鶴膝
- 成語拼音:
- fēng yāo hè xī
- 成語解釋:
- 指詩歌聲律八病中的兩種。泛指詩歌聲律上的毛病
- 成語出處:
- 宋·蘇軾《和孔密州五絕》:“蜂腰鶴膝嘲希逸,春蚓秋蛇病子云。”
-
12
桑間之詠
- 成語拼音:
- sāng jiān zhī yǒng
- 成語解釋:
- 指描寫男女情愛的詩歌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楊循吉《蓬軒吳記》上卷:“其集多桑間之詠,不足傳也。”
-
13
淫詞艷曲
- 成語拼音:
- yín cí yàn qǔ
- 成語解釋:
- 黃色的、不健康的詩歌、詞曲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81回:“燕青再拜奏道:‘所記無非是淫詞艷曲,如何敢伏侍圣上!’”
-
14
遺聲墜緒
- 成語拼音:
- yí shēng zhuì xù
- 成語解釋:
- 指行將絕滅的詩歌創作傳統。
- 成語出處:
- 況周頤《蕙風詞話續編》卷一:“我朝唯納蘭公子,深入北宋唐奧。遺聲墜緒,二百年后,乃為足下拾得,是何神術,欽佩欽佩!”
-
15
著手回春
- 成語拼音:
- zhuó shǒu huí chūn
- 成語解釋:
- 指詩歌格調自然清新。也比喻醫術高明
- 成語出處:
-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13章:“他想起來高一功的情況不妙,尚炯回來也許會著手回春。”
* 關于詩歌的成語 形容詩歌的成語 描述詩歌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