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說出的成語 (61個)
-
1
如出一口
- 成語拼音:
- rú chū yī kǒu
- 成語解釋:
- 象從一張嘴里說出來的。形容許多人說法一樣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韓非《韓非子 內儲說下》:“問左右,左右言無有,如出一口。”
-
2
丑話說在前頭
- 成語拼音:
- chǒu huà shuō zài qián tóu
- 成語解釋:
- 不中聽的話先說出來以免發生矛盾
- 成語出處:
- 柳建偉《英雄時代》第23章:“丑話說在前頭,這件事誰的嘴里缺把門的,說了出去,后果只能自負。”
-
3
口出不遜
- 成語拼音:
- kǒu chū bù xùn
- 成語解釋:
- 遜:恭順;謙遜。說出的話非常不謙遜;沒有禮貌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貪夢道人《彭公案》第16回:“他說我訛他,還口出不遜,打了我一頓,求老爺公斷。”
-
4
口出狂言
- 成語拼音:
- kǒu chū kuáng yán
- 成語解釋:
- 嘴里說出狂妄自大的話。指說話狂妄、放肆。也指胡說八道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七十二回:“宋江聽得,慌忙過來看時,卻是‘九紋龍’史進,‘沒遮攔’穆弘,在閣子內吃得大醉,口出狂言。”
-
5
賭誓發愿
- 成語拼音:
- dǔ shì fā yuàn
- 成語解釋:
- 猶言賭咒發誓。莊嚴地說出表示決心的話或對某事提出保證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石點頭 貪婪漢六院賣風流》:“江湖上客商,賭誓發愿便說:‘若有欺心,必定遭遇吾剝皮。’”
-
6
發誓賭咒
- 成語拼音:
- fā shì dǔ zhòu
- 成語解釋:
- 咒:誓言。莊嚴地說出表示決心的話或對某事提出保證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57回:“先是我發誓賭咒砸這勞什子,你都沒勸過,說我瘋的?剛剛的這幾日才好了,你又來慪我。”
-
7
潛臺詞
- 成語拼音:
- qián tái cí
- 成語解釋:
- 戲劇的臺詞中沒有直接說出但觀眾通過思考都能領悟得出來的言語。比喻不明說的言外之意
- 成語出處:
- 張平《抉擇》:“末了,楊誠說了一句潛臺詞很豐富的話。”
-
8
駟不及舌
- 成語拼音:
- sì bù jí shé
- 成語解釋:
- 一句話說出口,駟馬拉的車也追不回。比喻一句話說出來,再也無法收回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孔子《論語 顏淵》:“惜乎!夫子之說君子也,駟不及舌。”
-
9
一言既出,駟馬難追
- 成語拼音:
- yī yán jì chū ,sì mǎ nán zhuī
- 成語解釋:
- 駟馬:古時用四匹馬拉一輛車。一句話說出了口;就是套上四匹馬的車也追不上;形容話已說出口;沒法再收回。也作“一言出口;駟馬難追”或單作“駟馬難追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·李壽卿《伍員吹蕭》第三折:“大丈夫一言既出;駟馬難追;豈有反悔之理。”
-
10
逢人且說三分話,未可全拋一片心
- 成語拼音:
- féng rén qiě shuō sān fēn huà,wèi kě quán pāo yī piàn xīn
- 成語解釋:
- 逢:遇見。指人與人互相欺瞞,不把實際情況或心里話說出來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第32卷:“孫富叫家童算還了酒錢,與公子攜手下船,正是:逢人且說三分話,未可全拋一片心。”
-
11
逢人且說三分話
- 成語拼音:
- féng rén qiě shuō sān fēn huà
- 成語解釋:
- 逢:遇見。指人與人互相欺瞞,不把實際情況或心里話說出來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第32卷:“孫富叫家童算還了酒錢,與公子攜手下船,正是:逢人且說三分話,未可全拋一片心。”
-
12
逢人只說三分話
- 成語拼音:
- féng rén zhǐ shuō sān fēn huà
- 成語解釋:
- 逢:遇見。指人與人互相欺瞞,不把實際情況或心里話說出來
- 成語出處:
- 宋·朱熹《朱子語類》第21卷:“如今俗語云,逢人只說三分話,只此便是不忠。”
-
13
沖口而出
- 成語拼音:
- chōng kǒu ér chū
- 成語解釋:
- 不加思索;隨口說出。多指說話失于檢點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蘇軾《跋歐陽公書》:“此數十紙,皆文忠公沖口而出,縱手而成,初不加意者也。”
-
14
出位僭言
- 成語拼音:
- chū wèi jiàn yán
- 成語解釋:
- 出:超出;僭:超越本分。超越自己的地位說出無權說或不應說的話
- 成語出處:
- 唐·柳宗元《上裴晉公度獻唐雅詩啟》:“出位僭言,惶戰交積。”
-
15
合盤托出
- 成語拼音:
- hé pán tuō chū
- 成語解釋:
- 指全部顯露或說出
- 成語出處:
- 清 李光庭《鄉言解頤 地部 婚姻》:“鄙夫欣羨之眼,敗家婦不足之心,合盤托出。”
-
16
和盤托出
- 成語拼音:
- hé pán tuō chū
- 成語解釋:
- 和:連同。(端東西時)連盤子全部拿出來。后比喻毫不隱瞞;全部說出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:“飯罷,田氏將莊子所著《南華真經》及老子《道德》五千言,和盤托出獻與王孫。”
-
17
一言已出,駟馬難追
- 成語拼音:
- yī yán yǐ chū,sì mǎ nán zhuī
- 成語解釋:
- 指話說出口,就不能再收回,一定要算數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35卷:“大丈夫做事,一言已出,駟馬難追。”
-
18
含著骨頭露著肉
- 成語拼音:
- hán zhe gǔ tóu lù zhe ròu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說話半吞半吐,不把意思完全說出來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88回:“你要我收下這個東西,須先和我說明白了。要是這么‘含著骨頭露著肉’的,我倒不收。”
-
19
異口同聲
- 成語拼音:
- yì kǒu tóng shēng
- 成語解釋:
- 異:不同。不同的嘴說出同樣的話。形容人們的說法完全一致。也作“異口同音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晉 葛洪《抱樸子 道意》:“左右小人,并云不可,阻之者眾,本無至心,而諫怖者,異口同聲。”
-
20
言之不渝
- 成語拼音:
- yán zhī bù yú
- 成語解釋:
- 渝:改變,違背。說出的話不改變,即說到做到
- 成語出處:
- 晉·陸機《遂志賦》:“任窮達以逝止,亦進仕而退耕;庶斯言之不渝,抱耿介以成名。”
* 關于說出的成語 形容說出的成語 描述說出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