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說出來的成語 (43個)
-
1
如出一口
- 成語拼音:
- rú chū yī kǒu
- 成語解釋:
- 象從一張嘴里說出來的。形容許多人說法一樣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韓非《韓非子 內儲說下》:“問左右,左右言無有,如出一口。”
-
2
丑話說在前頭
- 成語拼音:
- chǒu huà shuō zài qián tóu
- 成語解釋:
- 不中聽的話先說出來以免發生矛盾
- 成語出處:
- 柳建偉《英雄時代》第23章:“丑話說在前頭,這件事誰的嘴里缺把門的,說了出去,后果只能自負。”
-
3
逢人且說三分話,未可全拋一片心
- 成語拼音:
- féng rén qiě shuō sān fēn huà,wèi kě quán pāo yī piàn xīn
- 成語解釋:
- 逢:遇見。指人與人互相欺瞞,不把實際情況或心里話說出來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第32卷:“孫富叫家童算還了酒錢,與公子攜手下船,正是:逢人且說三分話,未可全拋一片心。”
-
4
逢人且說三分話
- 成語拼音:
- féng rén qiě shuō sān fēn huà
- 成語解釋:
- 逢:遇見。指人與人互相欺瞞,不把實際情況或心里話說出來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第32卷:“孫富叫家童算還了酒錢,與公子攜手下船,正是:逢人且說三分話,未可全拋一片心。”
-
5
逢人只說三分話
- 成語拼音:
- féng rén zhǐ shuō sān fēn huà
- 成語解釋:
- 逢:遇見。指人與人互相欺瞞,不把實際情況或心里話說出來
- 成語出處:
- 宋·朱熹《朱子語類》第21卷:“如今俗語云,逢人只說三分話,只此便是不忠。”
-
6
啞子吃黃連,說不出的苦
- 成語拼音:
- yǎ zǐ chī huáng lián,shuō bù chū de kǔ
- 成語解釋:
- 黃連:中藥,味苦。啞巴吃了黃連,嘴里說不出來。比喻有苦難言
- 成語出處:
- 曾樸《孽海花》第八回:“只苦我國不知地理,啞子吃黃連,說不出的苦。”
-
7
啞巴吃黃連,有苦說不出
- 成語拼音:
- yǎ bā chī huáng lián,yǒu kǔ shuō bù chū
- 成語解釋:
- 黃連:中藥,味苦。啞巴吃了黃連,嘴里說不出來。比喻有苦難言
- 成語出處:
- 李六如《六十年的變遷》第一章:“寡婦孤兒,恐怕受人欺侮,真是‘啞巴吃黃連,有苦說不出。’”
-
8
駟不及舌
- 成語拼音:
- sì bù jí shé
- 成語解釋:
- 一句話說出口,駟馬拉的車也追不回。比喻一句話說出來,再也無法收回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孔子《論語 顏淵》:“惜乎!夫子之說君子也,駟不及舌。”
-
9
和盤托出
- 成語拼音:
- hé pán tuō chū
- 成語解釋:
- 和:連同。(端東西時)連盤子全部拿出來。后比喻毫不隱瞞;全部說出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:“飯罷,田氏將莊子所著《南華真經》及老子《道德》五千言,和盤托出獻與王孫。”
-
10
打開窗戶說亮話
- 成語拼音:
- dǎ kāi chuāng hù shuō liàng huà
- 成語解釋:
- 指直率而明白地講出來
- 成語出處:
- 朱自清《哀互生》:“人是可以互相愛著的,除了一些成見已深,不愿打開窗戶說亮話的。”
-
11
含著骨頭露著肉
- 成語拼音:
- hán zhe gǔ tóu lù zhe ròu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說話半吞半吐,不把意思完全說出來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88回:“你要我收下這個東西,須先和我說明白了。要是這么‘含著骨頭露著肉’的,我倒不收。”
-
12
空臆盡言
- 成語拼音:
- kōng yì jìn yán
- 成語解釋:
- 臆:胸。胸中毫無隱藏,把知道的東西全都說出來
- 成語出處:
- 《新唐書·劉蕡傳》:“今蕡所對,敢空臆盡言,漢魏以來,無與蕡比。”
-
13
如鯁在喉
- 成語拼音:
- rú gěng zài hóu
- 成語解釋:
- 魚骨頭卡在喉嚨里。比喻心里有話沒有說出來,非常難受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·許慎《說文解字》:“鯁,食骨留咽中也。”段玉裁注:“韋曰:‘骨所以鯁,刺人也。’忠言逆耳,如食骨在喉,故云骨鯁之臣。《漢書》以下皆作骨鯁,字從魚,謂留咽者魚骨較多也。”
-
14
吞聲忍泣
- 成語拼音:
- tūn shēng rěn qì
- 成語解釋:
- 吞聲:有話不敢說出來。流淚入口,不敢哭出聲響。形容無聲地悲泣
- 成語出處:
- 清·蒲松齡《聊齋志異·段氏》:“我所以吞聲忍泣者,為無兒耳。”
-
15
弦外之音
- 成語拼音:
- xián wài zhī yīn
- 成語解釋:
- 原指音樂的余音。比喻言外之意,即在話里間接透露,而不是明說出來的意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袁枚《隨園詩話》第三卷:“故言盡而意亦止,絕無弦外之音,味外之味。”
-
16
弦外之意
- 成語拼音:
- xián wài zhī yì
- 成語解釋:
- 弦:樂器上發音的絲線。比喻言外之意;即在話里間接透露;而不是明說出來的意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南史 范曄傳》:“其中體趣,言之不可盡。弦外之意,虛響之音,不知所從而來。”
-
17
心照不宣
- 成語拼音:
- xīn zhào bù xuān
- 成語解釋:
- 彼此心里明白;而不公開說出來。照:明白;宣:宣揚;公開說明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曾樸《孽海花》:“張夫人吩咐盡管照舊開輪,大家也都心照不宣了。”
-
18
有口難言
- 成語拼音:
- yǒu kǒu nán yán
- 成語解釋:
- 言:說。有嘴不能把話說出來。指由于某種原因只能把話藏在心里;不便或不敢說出來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蘇軾《醉醒者》詩:“有道難行不如醉,有口難言不如睡。”
-
19
欲言無聲
- 成語拼音:
- yù yán wú shēng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想說又說不出來
- 成語出處:
- 冰心《最后的安息》:“猛然看是惠姑,眉眼動了幾動,只顯出欲言無聲欲哭無淚的樣子。”
-
20
啞子得夢
- 成語拼音:
- yǎ zǐ dé mèng
- 成語解釋:
- 啞子:啞巴。啞子做了一個夢,心里全明白,卻不能向人表達。比喻有某種感受卻無法向人說出來
- 成語出處:
- 宋·釋普濟《五燈會元·石霜圓禪師》:“啞子得夢向誰說,須彌頂上浪滔天。”
* 關于說出來的成語 形容說出來的成語 描述說出來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