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說說笑笑的成語 (18個)
-
1
說說笑笑
- 成語拼音:
- shuō shuō xiào xiào
- 成語解釋:
- 有說有笑,連說帶笑
- 成語出處:
-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第一卷:“我們在海船里頭不耐煩寂寞,若得兄去,在船中說說笑笑,有甚難過的日子?”
-
2
言笑嘻怡
- 成語拼音:
- yán xiào xī yí
- 成語解釋:
- 嘻:笑聲;怡:喜悅。說說笑笑,十分快樂
- 成語出處:
- 唐·劉禹錫《代諸郎中祭王相國文》:“曉下黃閣,車騎威遲。夕歸華堂,言笑嘻怡。”
-
3
言笑晏晏
- 成語拼音:
- yán xiào yàn yàn
- 成語解釋:
- 說說笑笑,和柔溫順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詩·衛風·氓》:“總角之宴,言笑晏晏。”毛傳:“晏晏,和柔也。”
-
4
有說有笑
- 成語拼音:
- yǒu shuō yǒu xiào
- 成語解釋:
- 連說帶笑。形容十分歡快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吳趼人《情變》第五回:“想起昨天晚上,還是有說有笑,相親相愛的何等有趣,今天晚上變了這個情形。”
-
5
談笑風生
- 成語拼音:
- tán xiào fēng shēng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談話時有說有笑;饒有興趣;氣氛熱烈。風生:有興致;很風趣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辛棄疾《念奴嬌 贈夏成玉》詞:“遐想后日蛾眉,兩山橫黛,談笑風生頰。”
-
6
談笑自如
- 成語拼音:
- tán xiào zì rú
- 成語解釋:
- 和平常一樣有說有笑。形容態度自然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陳師道《后山談叢》卷一:“契丹犯澶淵,急書日至,一夕凡五至,萊公不發封,談笑自如。”
-
7
不茍言笑
- 成語拼音:
- bù gǒu yán xiào
- 成語解釋:
- 茍:茍且;隨便。不隨便說笑。指態度莊重、嚴肅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戴圣《禮記 曲禮上》:“不登高,不臨深,不茍訾,不茍笑。”
-
8
談笑封侯
- 成語拼音:
- tán xiào fēng hóu
- 成語解釋:
- 說笑之間就封了侯爵。舊時形容獲得功名十分容易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杜甫《復愁》詩:“閭閻聽小子,談笑覓封侯。”
-
9
談笑自若
- 成語拼音:
- tán xiào zì ruò
- 成語解釋:
- 指在不平常的情況下;有說有笑;同平常一樣。自若:跟平常一樣。
- 成語出處:
- 晉 陳壽《三國志 吳志 甘寧傳》:“寧受攻累日,敵設高樓。雨射城中,士眾皆懼,惟寧談笑自若。”
-
10
音容笑貌
- 成語拼音:
- yīn róng xiào mào
- 成語解釋:
- 音:說話的聲音;容:容貌;笑起來的樣子;指神態。指人的容貌和笑聲。常用作懷念之詞。
- 成語出處:
- 魯迅《關于太炎先生二三事》:“先生的音容笑貌,還在目前,而所講的《說文解字》卻一句也不記得了。”
-
11
談噱自若
- 成語拼音:
- tán jué zì ruò
- 成語解釋:
- 噱:大笑;自若:跟平常一樣。指和平常一樣有說有笑。形容態度自然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焦竑《玉堂叢語·籌策》:“密賄永左右,俱得其歡心。甩晨起直登永床,與語,談噱自若。”
-
12
打牙配嘴
- 成語拼音:
- dǎ yá pèi zuǐ
- 成語解釋:
- 指相互戲虐,閑扯說笑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蘭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詞話》第二十三回:“(這婦人)常和從人打牙配嘴,全無忌憚。”
-
13
載笑載言
- 成語拼音:
- zài xiào zài yán
- 成語解釋:
- 邊笑邊說話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·楊修《節游賦》:“于是迂回詳觀,目周一倦,御于方舟,載笑載言。”
-
14
鶯聲燕語
- 成語拼音:
- yīng shēng yàn yǔ
- 成語解釋:
- 鶯:黃鸝。燕子的話語,黃鸝的歌聲。原形容大好春光。后多形容年輕女子說笑的聲音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關漢卿《金線池》楔子:“裊娜復輕盈,都是宜描上翠屏,語若流鶯聲似燕,丹青,燕語鶯聲怎畫成?”
-
15
童言無忌
- 成語拼音:
- tóng yán wú jì
- 成語解釋:
- 忌:忌諱。兒童講話誠實,縱出不吉之言,無須見怪。譏人說話幼稚可笑
- 成語出處:
- 巴金《家》:“老太爺因為覺群在堂屋里說了不吉利的話,便寫了‘童言無忌,大吉大利’的紅紙條,拿出來貼在門柱上。”
-
16
彩衣娛親
- 成語拼音:
- cǎi yī yú qīn
- 成語解釋:
- 傳說春秋時有個老菜子,很孝順,七十歲了有時還穿著彩色衣服,扮成幼兒,引父母發笑。后作為孝順父母的典故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劉向《列女傳》:“老萊子孝養二親,行年七十,嬰兒自娛,著五色彩衣,嘗取漿上堂,跌仆,因臥地為小兒蹄,或美鳥鳥于親側。”
-
17
對牛彈琴
- 成語拼音:
- duì niú tán qín
- 成語解釋:
- ①比喻對蠢人談論高深的道理;白費口舌(主要譏笑聽話的人聽不出所以)。②比喻說話時不看對象(主要譏諷說話的人);對不懂道理的人講道理;對外行人說內行話。常含有徒勞無功或諷刺對方愚蠢之意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 牟融《理惑論》:“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,伏食如故,非牛不聞,不合其耳矣。”
-
18
南蠻鴃舌
- 成語拼音:
- nán mán jué shé
- 成語解釋:
- 鴃:即伯勞。原為孟子譏諷楚人許行說話如鳥語。后用以譏笑操南方方言的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孟子 滕文公上》:“今也南蠻鴃舌之人,非先王之道。”
* 關于說說笑笑的成語 形容說說笑笑的成語 描述說說笑笑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