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通俗的成語 (8個)
-
1
雅俗共賞
- 成語拼音:
- yǎ sú gòng shǎng
- 成語解釋:
- 雅俗:文雅和粗俗。舊時把文化高的人稱“雅人”;把沒文化的人稱“俗人”;賞:欣賞。無論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賞。形容藝術水平既高雅又通俗;能為各種人所接受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孫仁儒《東郭記 綿駒》:“聞得有綿駒善歌,雅俗共賞。”
-
2
老嫗能解
- 成語拼音:
- lǎo yù néng jiě
- 成語解釋:
- 老嫗:老年婦女;解:解讀;明白。老年婦女都聽得懂。后用以形容詩文通俗明白;淺顯易懂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釋惠洪《冷齋夜話》第一卷:“白樂天每作詩,問曰:‘解否?’嫗曰:‘解’,則錄之;不解,則易之。”
-
3
通俗易懂
- 成語拼音:
- tōng sú yì dǒng
- 成語解釋:
- 廣大人民群眾都能懂得
- 成語出處:
- 鄧小平《躍進中原的勝利形勢與今后的政策策略》:“這十六個字,通俗易懂。”
-
4
下里巴人
- 成語拼音:
- xià lǐ bā rén
- 成語解釋:
- 下里:鄉里;巴人:巴蜀的人民。原指戰國時代楚國民間流行的一種歌曲。比喻通俗的文學藝術。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 楚 宋玉《對楚王問》:“客有歌于郢中者,其始曰:《下里巴人》,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。”
-
5
從俗就簡
- 成語拼音:
- cóng sú jiù jiǎ
- 成語解釋:
- 依照通俗的做法,以求簡易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周輝《清波別志》卷下:“今士人有作一二十字簡帖,必旋檢本,模仿筆畫,從俗就簡。
-
6
平易近人
- 成語拼音:
- píng yì jìn rén
- 成語解釋:
- 平易:原指道路平坦寬廣;后比喻態度平和;沒有架子;使人容易接近。也形容文字深入淺出;通俗易懂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魯周公世家》:“平易近民,民必歸之。”
-
7
下里巴音
- 成語拼音:
- xià lǐ bā yīn
- 成語解釋:
- 下里:鄉里;巴:古國名,在今川東一帶。原指戰國時代楚國民間流行的一種歌曲。比喻通俗的文學藝術
- 成語出處:
-
8
陽春白雪
- 成語拼音:
- yáng chūn bái xuě
- 成語解釋:
- 陽春;白雪:是戰國時代楚國的藝術性較高難度較大的歌曲;后來泛指高深的;不通俗的文學藝術。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 楚 宋玉《對楚王問》:“其為《陽阿》、《薤露》,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,其為《陽春》、《白雪》,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而已。”
* 關于通俗的成語 形容通俗的成語 描述通俗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