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遇事的成語 (37個)
-
1
遇事生端
- 成語拼音:
- yù shì shēng duān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遇事生風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中國民間故事選·秧狀元》:“他常常遇事生端,專找岔子。”
-
2
遇事掣肘
- 成語拼音:
- yù shì chè zhǒu
- 成語解釋:
- 掣肘:拉胳膊肘,指受牽制。一遇到事情就加以牽制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24回:“后來被賈總辦曉得了,反說他有意霸持,遇事掣肘。”
-
3
臨事而懼
- 成語拼音:
- lín shì ér jù
- 成語解釋:
- 臨:遭遇,碰到;懼:或懼。遇事謹慎戒懼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孔子《論語 述而》:“暴虎馮河,死而無悔者,吾不與也。必也臨事而懼,好謀而成者也。”
-
4
遇事風生
- 成語拼音:
- yù shì fēng shēng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遇到事情進行處理像風一樣迅速
- 成語出處:
-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趙廣漢傳》:“見事風生,無所回避。”
-
5
若無其事
- 成語拼音:
- ruò wú qí shì
- 成語解釋:
- 好像沒有那回事一樣。形容遇事沉著鎮定或不把事放在心上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晚清文學叢鈔》:“雪巖若無其事,說不妨事,一面教人拿名片去縣里把人放了,一面教把甥王爺請來商酌其事。”
-
6
如無其事
- 成語拼音:
- rú wú qí shì
- 成語解釋:
- 象沒有那回事一樣。形容遇事沉著鎮定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十八回:“統領聽不見,莊大老爺也聽不見,就作為如無其事,不去提他了。”
-
7
觸事面墻
- 成語拼音:
- chù shì miàn qiáng
- 成語解釋:
- 觸:接觸;面墻:面對墻。形容遇事像面墻而立,一無所知
- 成語出處:
- 晉·姚興《重答安成侯嵩》:“吾常近之才,加以多事昏塞,觸事面墻,不知道理安在。”
-
8
遇事生風
- 成語拼音:
- yù shì shēng fēng
- 成語解釋:
- 一有機會就挑拔是非,引起事端。
- 成語出處:
- 東漢 班固《漢書 趙廣漢傳》:“見事風生,無所回避。”
-
9
好謀而成
- 成語拼音:
- hào móu ér chéng
- 成語解釋:
- 好:喜愛;謀:謀劃,思考。指遇事勤于思考,能把事情做好
- 成語出處:
- 春秋·魯·孔丘《論語·述而》:“必也臨事而懼,好謀而成者也。”
-
10
見事風生
- 成語拼音:
- jiàn shì fēng shēng
- 成語解釋:
- 謂遇事雷厲風行。
- 成語出處:
-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趙廣漢傳》:“見事風生,無所回避。”
-
11
泰然處之
- 成語拼音:
- tài rán chǔ zhī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遇事鎮定自如。也指對事不放在心上;采取無所謂的態度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續資治通鑒 元順帝至正十七年》:“而陛下乃泰然處之,若承平無事,此事安逸所以為根本之禍者也。”
-
12
摸棱兩可
- 成語拼音:
- mō léng liǎng kě
- 成語解釋:
- 握持棱角,兩端皆可。比喻遇事不決斷可否,不分是非
- 成語出處:
- 《舊唐書·蘇味道傳》:“處事不欲決斷明白,若有錯誤,必貽咎譴,但摸棱以持兩端可矣。”
-
13
水晶燈籠
- 成語拼音:
- shuǐ jīng dēng lóng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遇事能明察是非的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范鎮《東齋記事補遺》:“劉隨待制為成都通判,嚴明通達,人謂之水晶燈籠。”
-
14
沉不住氣
- 成語拼音:
- chén bù zhù qì
- 成語解釋:
- 易激動,遇事保持不了冷靜鎮定
- 成語出處:
- 老舍《正紅旗下》:“作了這么多年的官兒,還是沉不住氣呀!”
-
15
懲羹吹齏
- 成語拼音:
- chéng gēng chuī jī
- 成語解釋:
- 羹:用肉、菜等煮成的湯;齏:細切的冷食肉菜。被熱湯燙過嘴,吃冷食時也要吹一吹。比喻受到過教訓,遇事過分小心。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 楚 屈原《九章 惜誦》:“懲于羹者而吹齏兮,何不變此志也?”
-
16
懲羹吹虀
- 成語拼音:
- chéng gēng chuī jī
- 成語解釋:
- 羹:濃湯;虀:通“齏”,咸菜。被熱羹燙過的人,吃涼菜也要吹一吹。比喻鑒于以往的教訓,遇事過分小心,該做的不敢做或舉措失當
- 成語出處:
- 梁啟超《變法通議·論科舉》:“而瑰瑋特絕之徒,益懲羹吹虀,羞與噲伍。”
-
17
穿一條褲子
- 成語拼音:
- chuān yī tiáo kù zǐ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兩人關系密切,利害一致,遇事持同樣的態度
- 成語出處:
- 劉紹棠《田野落霞》:“你們穿一條褲子,早編好了哄我的話。”
-
18
獨立自主
- 成語拼音:
- dú lì zì zhǔ
- 成語解釋:
- 自主:自己作主。不依賴別人的力量而生存;遇事自己作主;不受別人控制。
- 成語出處:
- 茅盾《子夜》十六:“最初是買辦,然后是獨立自主的老板,然后又是買辦。”
-
19
回船轉舵
- 成語拼音:
- huí chuán zhǎn duò
- 成語解釋:
- 行船遇事的回原路。比喻掉轉話頭,緩和僵局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 錢秀才錯占鳳凰儔》:“見他有咈然不悅之意,即忙回船轉舵道:‘大官人莫要性急,且請坐下,再細細商議。’”
-
20
見怪不怪
- 成語拼音:
- jiàn guài bù guài
- 成語解釋:
- 看見奇怪的事也不以為怪;能泰然處之。指遇事沉穩不慌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洪邁《夷堅三志 己 姜七家豬》卷二:“畜生之言,何足為信,我已數月來知之矣。見怪不怪,其怪自壞。”
* 關于遇事的成語 形容遇事的成語 描述遇事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