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避就的成語 (8個)
-
1
避重就輕
- 成語拼音:
- bì zhòng jiù qīng
- 成語解釋:
- 避重:指避開要緊的事;就輕:指抓小事情。避開重要的而揀次要的來承擔。也指回避要害問題;只談無關重要的方面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劉摯《忠肅集 侍御史黃君墓志銘》:“民始不以多男為患,父子始不以避重就輕相去。”
-
2
避實就虛
- 成語拼音:
- bí shí jiù xū
- 成語解釋:
- 實:實力;就:接近;趨向;虛:空虛;虛弱。原指避開敵人的主力;攻擊敵人的薄弱環節。現也指辦事先找容易突破的地方著手。或談論問題回避要害。原作“避實擊虛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劉安《淮南子 要略》:“擊危乘勢以為資,清靜以為常,避實就虛,若驅群羊,此所以言兵也。”
-
3
避禍就福
- 成語拼音:
- bì huò jiù fú
- 成語解釋:
- 避開兇險,趨向幸福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商鞅《商君書 定分》:“萬民皆知所避就,避禍就福,而皆以自治也。”
-
4
避難就易
- 成語拼音:
- bì nán jiù yì
- 成語解釋:
- 避:躲開,回避。避開困難的揀容易的做
- 成語出處:
- 《元史 文宗紀四》:“大都總管劉原仁稱疾,久不視事,及遷同知儲政院事,即就職,僥幸巧宦,避難就易。”
-
5
避兇就吉
- 成語拼音:
- bì xiōng jiù jí
- 成語解釋:
- 避:避開;就:趨。指避開禍害而趨向吉利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106回:“主公宜避兇就吉,不可輕舉妄動。”
-
6
避毀就譽
- 成語拼音:
- bì fuǐ jiù yù
- 成語解釋:
- 回避詆毀而追求稱譽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墨子 耕柱》:“且翟(墨翟)聞之:‘為義非避毀就譽。’支之茍道,受枉何傷?”
-
7
避害就利
- 成語拼音:
- bì hài jiù lì
- 成語解釋:
- 就:接近、走向。躲開有害的,接近有利的條件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吳子·圖國第一》:“謀者,所以避害就利。”
-
8
就虛避實
- 成語拼音:
- jiù xū bì shí
- 成語解釋:
- 指避開敵人的主力,找敵人的弱點進攻。又指談問題回避要害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孫子 虛實》:“兵之形,避實而擊虛。”
* 關于避就的成語 形容避就的成語 描述避就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