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避諱的成語 (4個)
-
1
入門問諱
- 成語拼音:
- rù mén wèn huì
- 成語解釋:
- 古代去拜訪人,先問清楚他父祖的名,以便談話時避諱。也泛指問清楚有什么忌諱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戴圣《禮記 曲禮上》:“入竟而問禁,入國而問俗,入門而問諱。”孔穎達疏:“‘入門而問諱 ’者,門,主人之門;諱,主人祖先君名,宜先知之,欲為避之也。”
-
2
臨文不諱
- 成語拼音:
- lín wén bù huì
- 成語解釋:
- 臨:及;諱:避諱。作文時不須避諱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戴圣《禮記 曲禮上》:“詩書不諱,臨文不諱,廟中不諱。”
-
3
皮里陽秋
- 成語拼音:
- pí lǐ yáng qiū
- 成語解釋:
- 皮里:內在;陽秋:即春秋;因晉簡文帝之母名阿春;晉人避諱;改“春秋”為“陽秋”;春秋:即春秋筆法。對人物、事件的褒貶不在表面而在內里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 宋 劉義慶《世說新語 賞譽》:“褚季野皮里陽秋,謂其裁中也。”
-
4
清圣濁賢
- 成語拼音:
- qīng shèng zhuó xián
- 成語解釋:
- 漢末饑荒,禁止釀酒,飲酒人避諱言酒,稱清酒為圣人,濁酒為賢人。指酒的別稱
- 成語出處:
- 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魏志·徐邈傳》:“平日醉客謂酒清者為圣人,濁者為賢人。”
* 關于避諱的成語 形容避諱的成語 描述避諱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