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部分的成語 (82個)
-
1
條貫部分
- 成語拼音:
- tiáo guàn bù fēn
- 成語解釋:
- 謂條理貫穿,部位分明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弘明集·正誣論》:“佛經說天地境界,高下階級,悉條貫部分,敘而有章。”
-
2
各個擊破
- 成語拼音:
- gè gè jī pò
- 成語解釋:
- 各個:逐個;擊:攻。軍事術語。指利用優勢兵力將被分割開的敵軍一部分一部分消滅。有時也比喻將問題逐個解決。
- 成語出處:
- 毛澤東《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?》:“集中紅軍相機應付當前之敵,反對分兵,避免被敵人各個擊破。”
-
3
斬頭去尾
- 成語拼音:
- zhǎn tóu qù wěi
- 成語解釋:
- 斬掉頭部,除去尾部。指將整體分割。也指剩下中間部分。
- 成語出處:
- 葉劍英《偉大的戰略決戰》:“由于我軍執行了上述方針,華北敵人即被我軍斬頭去尾,一截一截地被各個殲滅。”
-
4
分房減口
- 成語拼音:
- fēn fáng jiǎn kǒu
- 成語解釋:
- 亦作“分身減口”。舊時荒年,為減輕家庭負擔,維持生計,人口多者每使部分外出逃荒,謂分房減口或分身減口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·無名氏《合同文字》楔子:“如今為這六料不收,上司言語,著俺分房減口。兄弟你守著祖業,俺兩口兒到他邦外府,趕熟去來。”
-
5
掐頭去尾
- 成語拼音:
- qiā tóu qù wěi
- 成語解釋:
- 指事物只剩下中間的一部分;或指沒頭沒尾;看不清脈絡。也指去掉沒有用的或不重要的部分。
- 成語出處:
- 蔣子龍《拜年》:“一個月趕上倆節日,掐頭去尾,一個月連半個月的活也干不上了!”
-
6
小異大同
- 成語拼音:
- xiǎo yì dà tóng
- 成語解釋:
- 小部分不同,大部分相同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·宋·劉義慶《文心雕龍·檄移》:“意用小異而體義大同,與檄參伍,故不重論也。”
-
7
圍城打援
- 成語拼音:
- wéi chéng dǎ yuán
- 成語解釋:
- 指一種戰術。進攻的一方以部分兵力包圍據守城鎮之敵,誘使敵人從其他地方派兵援救,然后以事先部署好的主力部隊殲滅敵人的援軍。
- 成語出處:
- 杜鵬程《保衛延安》第五章:“‘圍城打援’的辦法,不是常使用嗎?”
-
8
兩極分化
- 成語拼音:
- liǎng jí fēn huà
- 成語解釋:
- 分成兩個集中于相反極端的部分
- 成語出處:
- 毛澤東《關于農業合作化問題》:“這種情況如果讓它發展下去,農村中向兩極分化的現象必然一天一天地嚴重起來。”
-
9
一杯羹
- 成語拼音:
- yī bēi gēng
- 成語解釋:
- 一杯肉汁。多指可分享的部分利益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,曰:約為兄弟。吾翁即若翁,必欲烹而翁,即幸分我一杯羹。”
-
10
殘缺不全
- 成語拼音:
- cán quē bù quán
- 成語解釋:
- 殘缺:缺少一部分;不完整。殘余短缺不完全。形容物體經過破壞;變得不完整了。
- 成語出處:
- 毛澤東《論持久戰》十二:“這些特點是事實上存在的,不是虛造騙人的;是戰爭的全部基本要素,不是殘缺不全的片段。”
-
11
圍點打援
- 成語拼音:
- wéi diǎn dǎ yuán
- 成語解釋:
- 一種戰術,抽出部分兵力圍困據點,然后使用主力部隊打擊救援據點的援軍
- 成語出處:
- 李國文《冬天里的春天》第二章:“但是老練的帝國軍人卻揣摸不到于而龍牌下押的什么注,是圍點打援,目標朝著他?”
-
12
并蒂蓮
- 成語拼音:
- bìng dì lián
- 成語解釋:
- 蒂:花或瓜果跟莖連接的部分。并排地長在同一莖上的兩朵蓮花。比喻恩愛的夫妻
- 成語出處:
- 元·無名氏《連環計》第二折:“池畔分開并蒂蓮,可堪間阻又經年。”
-
13
綱舉目張
- 成語拼音:
- gāng jǔ mù zhāng
- 成語解釋:
- 綱;魚網上的總繩;比喻事物的主干部分。目:網眼;比喻事物的從屬部分。比喻抓住事物的關鍵;就可以帶動其他環節。也比喻條理分明。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 呂不韋《呂氏春秋 用民》:“壹引其綱,萬目皆張。”漢 鄭玄《序》:“舉一綱而萬目張,解一卷而眾篇明。”
-
14
化整為零
- 成語拼音:
- huà zhěng wéi líng
- 成語解釋:
- 把一個整體分成許多零散部分。
- 成語出處:
- 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四章:“上海成為孤島之后,他們化整為零,裝著難民的孩子逃了出來。”
-
15
麻痹大意
- 成語拼音:
- má bì dà yì
- 成語解釋:
- 麻痹:一種病態;身體某部分肢體失去知覺。比喻對事物現象不經心;失去警覺;粗心大意。
- 成語出處:
- 巴金《堅強戰士》:“我要當心,不能麻痹大意,我應當找個隱蔽的地方。”
-
16
背本趨末
- 成語拼音:
- bèi běn qū mò
- 成語解釋:
- 古代常以農業為本,手工、商賈為末。指背離主要部分,追求細微末節。
- 成語出處:
- 東漢 班固《漢書 食貨志上》:“時民近戰國,皆背本趨末。”
-
17
兵不血刃
- 成語拼音:
- bīng bù xuè rèn
- 成語解釋:
- 兵:兵器;刃:刀劍等的鋒利部分。兵器上沒有沾血。指未經激烈的流血戰斗就取得了勝利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荀況《荀子 議兵》:“故近者親其善,遠方慕其義,兵不血刃,遠邇來服。”
-
18
并蒂芙蓉
- 成語拼音:
- bìng dì fú róng
- 成語解釋:
- 蒂:花或瓜果跟枝莖相連的部分;芙蓉:荷花別名。兩朵荷花并生一蒂。比喻夫妻相親相愛。也比喻兩者可以相媲美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杜甫《進艇》詩:“俱飛蛺蝶元相逐,并蒂芙蓉本自雙。”
-
19
本固枝榮
- 成語拼音:
- běn gù zhī róng
- 成語解釋:
- 主干強固,枝葉才能茂盛。比喻事物的基礎鞏固了,其他部分才能發展
- 成語出處:
- 清·姜振名《永慶升平前傳》第一回:“也有書寫‘陶朱事業’及‘本固枝榮’等字,下款俱是士、農、工、商有名之人。”
-
20
并頭蓮
- 成語拼音:
- bìng tóu lián
- 成語解釋:
- 蒂:花或瓜果跟莖連接的部分。并排地長在同一莖上的兩朵蓮花。比喻恩愛的夫妻
- 成語出處:
- 元·王實甫《西廂記》第二本第二折:“地生連理木,水出并頭蓮。”
* 關于部分的成語 形容部分的成語 描述部分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