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鎮定自若的成語 (8個)
-
1
鎮定自若
- 成語拼音:
- zhèn dìng zì ruò
- 成語解釋:
- 指面對災難時冷靜的表現
- 成語出處:
- 王朔《過把癮就死》:“當時女主人公的厄運剛露萌芽,同看電影準備了手帕的女人們還都鎮定自若,她便搶先一步哭了。”
-
2
舉止自若
- 成語拼音:
- jǔ zhǐ zì ruò
- 成語解釋:
- 自若:象原來的樣子。舉動不失常態。形容臨事鎮定,舉動不失常態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資治通鑒 唐高祖武德六年》:“孝恭將發,與諸將宴集,命取水,忽變為血,在坐皆失色,孝恭舉止自若。”
-
3
夷然自若
- 成語拼音:
- yí rán zì ruò
- 成語解釋:
- 指神態鎮定,與平常一樣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魏書 盧義僖傳》:“內外惶怖,義僖夷然自若。”
-
4
神氣自若
- 成語拼音:
- shén qì zì ruò
- 成語解釋:
- 自若:如常。形容在異常情況下態度鎮定,神情不變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·庾亮傳》:“冰神氣自若,曰:‘是必虛妄。’”
-
5
言笑自若
- 成語拼音:
- yán xiào zì ruò
- 成語解釋:
- 談笑如常,十分鎮定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三國志·蜀志·關羽傳》:“時羽適請諸將飲食相對,臂血流離,盈于盤器,而羽割灸引酒,言笑自若。”宋·歐陽修《瀧岡阡表》:“其后修貶夷陵,太夫人言笑自若。”
-
6
從容就義
- 成語拼音:
- cóng róng jiù yì
- 成語解釋:
- 從容:不慌不忙;鎮定自若;就義:為正義事業而犧牲。非常鎮靜;毫不畏懼地為正義事業而犧牲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朱熹《近思錄》:“感慨殺身者易,從容就義者難。”
-
7
神色自若
- 成語拼音:
- shén sè zì ruò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在異常情況下態度鎮定;神情不變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 宋 劉義慶《世說新語 雅量》:“初見謝失儀,而神色自若,坐上賓客相貶笑。”
-
8
面不改容
- 成語拼音:
- miàn bù gǎi róng
- 成語解釋:
- 謂臉色不改變。形容遇到危難時,鎮定自若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23回:“吉平面不改容,略無懼怯。”
* 關于鎮定自若的成語 形容鎮定自若的成語 描述鎮定自若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