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閃閃的成語 (15個)
-
1
金光閃閃
- 成語拼音:
- jīn guāng shǎn shǎn
- 成語解釋:
- 閃閃:光亮閃爍。金光閃爍耀眼
- 成語出處:
- 《新編五代史平話·唐史》:“面上金光閃閃,手中雪刃輝輝。”
-
2
東閃西挪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shǎn xī nuó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有所畏懼,躲躲閃閃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四十回:“褚一官平日在泰山跟前還有個東閃西挪,到了他的娘子跟前,卻是從來說一不二。”
-
3
躲躲閃閃
- 成語拼音:
- duǒ duǒ shǎn shǎn
- 成語解釋:
- 躲避閃開,以免遇到某些情況。亦形容遮遮蓋蓋,支支吾吾,不坦率,不直爽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十九回:“三人于是躲躲閃閃,聯步而行。一面走著,看那國人都是端方大雅;再看自己,只覺無窮丑態。”
-
4
閃爍其辭
- 成語拼音:
- shǎn shuò qí cí
- 成語解釋:
- 閃爍:光線忽明忽暗、搖動不定。比喻說話躲躲閃閃。指說話吞吞吐吐;不肯透露真相或回避要害問題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吳趼人《痛史》第25回:“何況這等事本來是縝密的,或者定伯故意閃爍其詞,更未可定。”
-
5
隱約其辭
- 成語拼音:
- yǐn yuē qí cí
- 成語解釋:
- 隱約:時隱時現;辭:言辭;說話。說話隱隱約約;躲躲閃閃;不明確;不清楚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平步青《霞外捃屑 倪文正公與弟獻汝二書》:“使白太夫人,謂欲禮佛行也者,迎抵會城卒歲,無功為親者諱,故隱約其辭不盡也。”
-
6
支吾其詞
- 成語拼音:
- zhī wú qí cí
- 成語解釋:
- 言辭躲躲閃閃;搪塞應付(支吾:言詞不清)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28回:“這句話不便向時筱仁說明,只得支吾其詞道。”
-
7
藏頭護尾
- 成語拼音:
- cáng tóu hù wěi
- 成語解釋:
- 原指書法的用筆筆力強勁。現指說話、做事躲躲閃閃,怕把真相全暴露出來
- 成語出處:
- 漢·蔡邕《九勢》:“藏頭護尾,力在字中,下筆用力,肌膚之麗,勢來不可止,勢去不可遏。”
-
8
藏頭露尾
- 成語拼音:
- cáng tóu lù wěi
- 成語解釋:
- 頭藏起來;卻把尾巴露出來了。比喻遮遮掩掩或躲躲閃閃;不肯把真實情況全暴露出來。也作“露尾藏頭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王曄《桃花女》第二折:“勸周公莫便生嗔,將酒禮強勒成親,不爭我藏頭露尾,可甚的知恩報恩。”
-
9
光可鑒人
- 成語拼音:
- guāng kě jiàn rén
- 成語解釋:
- 光:光亮;鑒:照。閃閃的光亮可以照見人影。形容頭發烏黑,肌膚潤澤艷麗或器物光滑明亮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左傳·昭公二十八年》:“昔有仍氏生女黰黑而基美,光可以鑒。”
-
10
含糊不清
- 成語拼音:
- hán hú bù qīng
- 成語解釋:
- 躲躲閃閃,缺乏明確的表態。模棱兩可,曖昧
- 成語出處:
- 鄧小平《目前的形勢和任務》:“各級黨組織直到每個支部的態度都要十分堅定,不能有任何游移不定、含糊不清的表現。”
-
11
轟雷掣電
- 成語拼音:
- hōng léi chè diàn
- 成語解釋:
- 雷聲隆隆,電光閃閃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32回:“黛玉聽了這話,如轟雷掣電,細細思之,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來的還覺真切。”
-
12
花遮柳掩
- 成語拼音:
- huā zhē liǔ yǎn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行動或說話躲躲閃閃,不實在。亦作“花遮柳隱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胡文煥《群音類選·竊符記·如姬竊符》:“花遮柳掩防人至,覓常山寶符。”
-
13
露尾藏頭
- 成語拼音:
- lù wěi cáng tóu
- 成語解釋:
- 藏起了頭,露出了尾。形容說話躲躲閃閃,不把真實情況全部講出來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張可久《點絳唇 翻歸去來辭》套曲:“早休官棄職,遠紅塵是非,省藏頭露尾。”
-
14
露影藏形
- 成語拼音:
- lù yǐng cáng xíng
- 成語解釋:
- 躲躲閃閃貌。猶言藏頭露尾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感惺《斷頭臺·黨爭》:“此時國民眼中,盡是照妖有鏡,又何用扭扭捏捏,露影藏形呢?”
-
15
隱約其詞
- 成語拼音:
- yǐn yuē qí cí
- 成語解釋:
- 指語意隱晦不明或說話躲躲閃閃。亦作“隱約其辭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51回:“刁邁彭隱約其詞,似乎嫌張太太一個錢不肯放松,這事總不會了。”
* 關于閃閃的成語 形容閃閃的成語 描述閃閃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