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問題的成語 (218個)
-
61
洞燭其奸
- 成語拼音:
- dòng zhú qí jiān
- 成語解釋:
- 洞燭:洞察;洞悉。看透對方的陰謀詭計。形容觀察力強;看問題敏銳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明史 董傳策傳》:“(嚴)嵩稔惡誤國,陛下豈不洞燭其奸!”
-
62
對癥用藥
- 成語拼音:
- duì zhèng yòng yào
- 成語解釋:
- 癥:病癥。針對病癥用藥。比喻針對具體問題,采取有效的措施
- 成語出處:
- 宋·陽枋《編類錢氏小兒方證說》:“凡小兒關節脈理百髖九竅五臟六腑,粲然在目,故能察病論癥,對癥用藥,如指諸掌。”
-
63
動中窾要
- 成語拼音:
- dòng zhōng zhe yào
- 成語解釋:
- 動:常常,動不動。中:切中,打中。窾:空處、中空。要:要害。要:引申為要害、關鍵。常常切中要害或抓住問題的關鍵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清史稿·世增傳》:“文書往復,惟家銘隨方應付,動中窾要,歷任總督皆倚重之,以縣丞擢知府。”
-
64
釜底抽薪
- 成語拼音:
- fǔ dǐ chōu xīn
- 成語解釋:
- 釜:鍋。薪:柴。在鍋底下抽出柴火。比喻從根上解決問題。也指暗中進行破壞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 董卓《上何進書》:“臣聞揚湯止沸,莫若去薪。”
-
65
泛泛其詞
- 成語拼音:
- fàn fàn qí cí
- 成語解釋:
- 泛泛:浮淺,尋常。形容說話或行文只是表面文章,并不打算真正解決問題
- 成語出處:
- 陶菊隱《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》第66章:“查辦一下,并且下了一道泛泛其詞的禁煙命令。”
-
66
敷衍門面
- 成語拼音:
- fū yǎn mén miàn
- 成語解釋:
- 敷衍:將就應付。只做表面的應付,而不認真解決實際問題
- 成語出處:
- 清·劉鶚《老殘游記》第七回:“就將這正經拳法收起不傳,只用些外面光、不管事的拳法敷衍門面而已。”
-
67
各個擊破
- 成語拼音:
- gè gè jī pò
- 成語解釋:
- 各個:逐個;擊:攻。軍事術語。指利用優勢兵力將被分割開的敵軍一部分一部分消滅。有時也比喻將問題逐個解決。
- 成語出處:
- 毛澤東《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?》:“集中紅軍相機應付當前之敵,反對分兵,避免被敵人各個擊破。”
-
68
刮骨去毒
- 成語拼音:
- guā gǔ qù dú
- 成語解釋:
- 刮去深入至骨的毒性,徹底醫治。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三國志·蜀志·關羽傳》:“矢鏃有毒,毒入于骨,當破肩作創,刮骨去毒,然后此患乃除耳。”
-
69
管窺蛙見
- 成語拼音:
- guǎn kuī wā jiàn
- 成語解釋:
- 管窺:從管中看物。比喻所見者小;蛙見:井蛙之見。比喻見識狹隘,看問題短視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李漁《閑情偶寄·詞曲·音律》:“只以管窺蛙見之識,謬語同心;虛表幟于詞壇,以待將來作者。”
-
70
官僚主義
- 成語拼音:
- guān liáo zhǔ yì
- 成語解釋:
- 指只發號施令而不考虛實際問題的工作作風,即當官作老爺的工作作風和領導作風
- 成語出處:
- 毛澤東《必須注意經濟工作》:“第二,動員群眾的方式,不應該是官僚主義的。”
-
71
敢想敢干
- 成語拼音:
- gǎn xiǎng gǎn gàn
- 成語解釋:
- 敢于沖破某種束縛思索問題和發表意見
- 成語出處:
- 康濯《太陽初升的時候》:“其實既是個細琢細磨的能人巧匠,也有著敢想敢干的猛烈勁兒。”
-
72
敢想敢說
- 成語拼音:
- gǎn xiǎng gǎn shuō
- 成語解釋:
- 敢于沖破某種束縛思索問題和發表意見
- 成語出處:
- 謝覺哉《青年人怎樣鍛煉自己》:“敢想、敢說也是一種斗爭。首先要和自己的舊思想作斗爭。”
-
73
根朽枝枯
- 成語拼音:
- gēn xiǔ zhī kū
- 成語解釋:
- 朽:腐爛;枯:枯槁。樹根腐爛了,樹枝就會枯萎。比喻事物失去了根本或在根本上出現問題,就會走向衰亡
- 成語出處:
- 宋·張君房《云笈七簽》第56卷:“此氣是人之根本,根本若絕,則藏腑筋脈如枝葉,根朽枝枯,亦以明矣。”
-
74
顧左右而言他
- 成語拼音:
- gù zuǒ yòu ér yán tā
- 成語解釋:
- 看看兩旁的人而談起別的事情。形容不能正面回答問題而支吾其詞的樣子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孟軻《孟子 梁惠王下》:“曰:‘四境之內不治,則如之何?’王顧左右而言他。”
-
75
鴻毳沉舟
- 成語拼音:
- hóng cuì chén zhōu
- 成語解釋:
- 毳:鳥獸的細毛。鴻雁細毛雖輕,堆積過多也能使船沉沒。比喻小問題不解決,積累多了就要出大問題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新論·慎隙》:“鴻毳性輕,積之沉舟。”
-
76
和而不同
- 成語拼音:
- hé ér bù tóng
- 成語解釋:
- 和:和睦;同:茍同;無原則地附和。與人和睦相處;但在原則問題上不能茍同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孔子《論語 子路》:“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。”
-
77
和風細雨
- 成語拼音:
- hé fēng xì yǔ
- 成語解釋:
- 溫和的風和細小的雨。本指自然現象;現多指用和緩的態度和方式處理問題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 陳 張正見《陪衡陽游耆阇詩》:“清風吹麥壟,細雨濯梅林。”
-
78
洪爐點雪
- 成語拼音:
- hóng lú diǎn xuě
- 成語解釋:
- 大火爐里放進一點雪,馬上就會融化。比喻對問題領會極快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 佛印師四調琴娘》:“他原是明悟禪師轉世,根氣不同,所以出儒入墨,如洪爐點雪。”
-
79
何去何從
- 成語拼音:
- hé qù hé cóng
- 成語解釋:
- 去:離開;從:跟隨。往哪里去?跟什么人?多指在重大問題上做出某種抉擇。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 楚 屈原《楚辭 卜居》:“寧與黃鵠比翼乎?將與雞鶩爭食乎?此孰吉孰兇,何去何從?”
-
80
橫生枝節
- 成語拼音:
- héng shēng zhī jié
- 成語解釋:
- 橫生:意外發生的;枝節:樹干上長出的枝和節;比喻細小或旁出的事情。比喻意外地插進一些問題;干擾了主要問題的解決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葉適《答少詹書》:“又疑人之不相與,而以為外己,所以枝葉橫生,意見多疑。”
* 關于問題的成語 形容問題的成語 描述問題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