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問題的成語 (218個)
-
21
未了公案
- 成語拼音:
- wèi liǎo gōng àn
- 成語解釋:
- 公案:案件,問題。沒有解決的案件或事情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釋普濟《五燈會元》卷十:“僧問:‘如何是先師未了底公案?’師便打曰:‘視禰不了,殃及兒孫。’”
-
22
先見之明
- 成語拼音:
- xiān jiàn zhī míng
- 成語解釋:
- 先見:預見;明:指能力。事先看清問題的能力。指對事物發展的預見性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楊彪傳》:“后子修為曹操所殺,操見彪問曰:‘公何瘦之甚?’對曰:‘愧無日磾先見之明,猶懷老牛舐犢之愛。’”
-
23
疑團滿腹
- 成語拼音:
- yí tuán mǎn fù
- 成語解釋:
- 疑團:許多弄不清的問題。形容心里充滿了疑問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八十七回:“弄得寶玉滿肚疑團,沒精打采地,歸至怡紅院中。”
-
24
安民告示
- 成語拼音:
- ān mín gào shì
- 成語解釋:
- 安:安定;告示:布告。①原指官府在新官上任或社會變亂后;為安定民心所發布的文告。②現借指把要辦的事或問題預先通知下來;讓大家有所準備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黃小配《洪秀全演義》第25回:“李秀成全不費力,已拔了南康城……先出安民告示,次第收復汝寧、饒州各郡縣。”
-
25
不此之圖
- 成語拼音:
- bù cǐ zhī tú
- 成語解釋:
- 此:這個;圖:圖謀,計劃。不打算做此事或不考慮這個問題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32回:“不此之圖,而伐荊州,荊州豐樂之地,國和民順,未可動搖。”
-
26
不大對頭
- 成語拼音:
- bù dà duì tóu
- 成語解釋:
- 有了問題,出了毛病,指有失調的跡象
- 成語出處:
- 老舍《正紅旗下》:“他也許真是個職業的伶人吧?可又不大對頭。”
-
27
冰解的破
- 成語拼音:
- bīng jiě dì pò
- 成語解釋:
- 冰凍融解,箭靶射中。比喻問題解決,障礙消除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曾國藩《序》:“惟校讎之學,我朝獨為卓絕,干嘉間巨儒輩出,講求音聲故訓,校勘疑誤,冰解的破,度越前世矣。”
-
28
兵戎相見
- 成語拼音:
- bīng róng xiāng jiàn
- 成語解釋:
- 兵戎:武器。以武力相見。指用戰爭解決問題。
- 成語出處:
- 吳晗《朱元璋傳》第三章三:“從至正十六年起,張士誠和朱元璋兵戎相見,大小數百戰,互有勝負。”
-
29
不識大體
- 成語拼音:
- bú shí dà tǐ
- 成語解釋:
- 識:懂得;大體:重要的道理;關系全局的道理。指不能認清大局;不懂得做事、處理問題從整體和長遠利益出發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宋書 南郡王義宣傳》:“嘗獻世祖酒,先自酌飲,封送所馀,其不識大體如此。”
-
30
避實就虛
- 成語拼音:
- bí shí jiù xū
- 成語解釋:
- 實:實力;就:接近;趨向;虛:空虛;虛弱。原指避開敵人的主力;攻擊敵人的薄弱環節。現也指辦事先找容易突破的地方著手。或談論問題回避要害。原作“避實擊虛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劉安《淮南子 要略》:“擊危乘勢以為資,清靜以為常,避實就虛,若驅群羊,此所以言兵也。”
-
31
不疼不癢
- 成語拼音:
- bù téng bù yǎng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說話做事只是做樣子,不解決實際問題
- 成語出處:
- 清·錢彩《說岳全傳》第63回:“你們這班狗頭!打得太歲爺不疼不癢,好不耐煩!”
-
32
別無出路
- 成語拼音:
- bié wú chū lù
- 成語解釋:
- 指除了某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外,沒有其他辦法
- 成語出處:
- 李曉明《平原槍聲》:“王禿子覺得別無出路,這樣又能賺錢,就一口答應下來。”
-
33
兵無常形
- 成語拼音:
- bīng wú cháng xíng
- 成語解釋:
- 用兵無一成不變的形勢。指辦事要因時、因地制宜,具體問題要用具體辦
- 成語出處:
- 《孫子 計》“兵者,詭道也”三國 魏 曹操注:“兵無常形,以詭詐為道。”
-
34
不癢不痛
- 成語拼音:
- bù yǎng bù tòng
- 成語解釋:
- 既不痛也不癢。比喻不中肯,沒觸及要害,不能徹底解決問題
- 成語出處:
-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七回:“不癢不痛,渾身上或寒或熱;沒撩沒亂,滿腹中又飽又饑。”
-
35
避重就輕
- 成語拼音:
- bì zhòng jiù qīng
- 成語解釋:
- 避重:指避開要緊的事;就輕:指抓小事情。避開重要的而揀次要的來承擔。也指回避要害問題;只談無關重要的方面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劉摯《忠肅集 侍御史黃君墓志銘》:“民始不以多男為患,父子始不以避重就輕相去。”
-
36
抽釘拔楔
- 成語拼音:
- chōu dīng bá xiē
- 成語解釋:
- 抽:拔出;楔:楔子。抽去釘子,拔出木楔。比喻徹底解決問題
- 成語出處:
- 宋·釋普濟《五燈會元·天臺平田普岸禪師》:“濟心語曰:‘欲觀前人,先觀所使。’便有抽釘拔楔之意。”
-
37
船到橋門自會直
- 成語拼音:
- chuán dào qiáo mén zì huì zhí
- 成語解釋:
- 橋:橋梁。比喻事先不必多慮,問題自會得到解決
- 成語出處:
- 茅盾《賽會》:“算了罷!船到橋門自會直!忘八才去趕他媽媽的夜市!”
-
38
船到橋門自然直
- 成語拼音:
- chuán dào qiáo mén zì rán zhí
- 成語解釋:
- 橋:橋梁。比喻事先不必多慮,問題自會得到解決
- 成語出處:
- 洪深《香稻米》第二幕:“黃二官,不要這樣想,‘船到橋門自然直’,我們慢慢的總會有法子好想。”
-
39
船到橋頭自會直
- 成語拼音:
- chuán dào qiáo tóu zì huì zhí
- 成語解釋:
- 橋:橋梁。比喻事先不必多慮,問題自會得到解決
- 成語出處:
- 程樹榛《鋼鐵巨人》:“俗語說,船到橋頭自會直,那就到哪會說哪會話吧!”
-
40
存而不論
- 成語拼音:
- cún ér bù lùn
- 成語解釋:
- 存:保留;論:討論。把問題保留起來;暫不加論述或討論。
- 成語出處:
- 莊周《莊子 齊物論》:“六合之外,圣人存而不論;六合之內,圣人論而不議。”
* 關于問題的成語 形容問題的成語 描述問題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