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音聲子的成語 (13個)
-
1
喏喏連聲
- 成語拼音:
- nuò nuò lián shēng
- 成語解釋:
- 喏喏:答應的聲音。一聲接一聲地答應。形容十分恭順的樣子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關漢卿《金線池》第三折:“閃的我孤孤另另,說的話誕誕鄧鄧,俺也曾輕輕喚著,躬躬前來,喏喏連聲。”
-
2
枵腸轆轆
- 成語拼音:
- xiāo cháng lù lù
- 成語解釋:
- 枵:空虛;轆轆:車行的聲音。肚子里餓得轆轆響。形容非常饑餓
- 成語出處:
- 清·蒲松齡《聊齋志異·西湖主》:“相與曝衣石上,近午始燥可著。而枵腸轆轆,饑不可堪。”
-
3
音容笑貌
- 成語拼音:
- yīn róng xiào mào
- 成語解釋:
- 音:說話的聲音;容:容貌;笑起來的樣子;指神態。指人的容貌和笑聲。常用作懷念之詞。
- 成語出處:
- 魯迅《關于太炎先生二三事》:“先生的音容笑貌,還在目前,而所講的《說文解字》卻一句也不記得了。”
-
4
鶯聲燕語
- 成語拼音:
- yīng shēng yàn yǔ
- 成語解釋:
- 鶯:黃鸝。燕子的話語,黃鸝的歌聲。原形容大好春光。后多形容年輕女子說笑的聲音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關漢卿《金線池》楔子:“裊娜復輕盈,都是宜描上翠屏,語若流鶯聲似燕,丹青,燕語鶯聲怎畫成?”
-
5
燕語鶯聲
- 成語拼音:
- yàn yǔ yīng shēng
- 成語解釋:
- 燕子的語音;黃鶯的歌聲。原形容美好的春光。后形容女子聲音宛轉動聽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關漢卿《金線池》楔子:“裊娜復輕盈,都是宜描上翠屏,語若流鶯聲似燕,丹青,燕語鶯聲怎畫成?”
-
6
風風韻韻
- 成語拼音:
- fēng fēng yùn yùn
- 成語解釋:
- ①形容韻致、意態美好。②聲音悠長婉轉的樣子。
- 成語出處:
- 金 董解元《西廂記諸宮調》卷三:“好風風韻韻,捻捻膩膩,濟濟楚楚。”
-
7
饑腸轆轆
- 成語拼音:
- jī cháng lù lù
- 成語解釋:
- 饑腸:饑餓的肚子;轆轆:象聲詞;車輪滾動的聲音。肚子餓得咕咕直響;形容十分饑餓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蒲松齡《聊齋志異 西湖主》:“而枵腸轆轆,饑不可堪。”
-
8
聚蚊成雷
- 成語拼音:
- jù wén chéng léi
- 成語解釋:
- 許多蚊子聚集在一起飛;發出的聲音會像打雷一樣響。比喻許多人說一個人的壞話;危害甚大。
- 成語出處:
- 東漢 班固《漢書 中山靖王劉勝傳》:“夫眾煦漂山,聚蚊成雷,朋黨執虎,十夫橈椎。”
-
9
口沸目赤
- 成語拼音:
- kǒu fèi mù chì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人情緒激動,聲音臉色都很嚴厲的樣子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韓嬰《韓詩外傳》第九卷:“言人之非,嗔目扼腕,疾言噴噴,口沸目赤。”
-
10
目呆口咂
- 成語拼音:
- mù dāi kǒu zā
- 成語解釋:
- 咂:用舌頭抵住牙齒發出的聲音。目光發呆,口中發出嘖嘖聲。形容吃驚的樣子
- 成語出處:
- 清·褚人獲《隋唐演義》第52回:“寨中這些兵卒,多是強盜出身,何曾看見如此禮物,見了個個目呆口咂,連尤俊達與連巨真亦嘖嘖稱羨。”
* 關于音聲子的成語 形容音聲子的成語 描述音聲子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