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頑固的成語 (17個)
-
1
頑固堡壘
- 成語拼音:
- wán gù bǎo lěi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頑固不化的人
- 成語出處:
-
2
怙頑不悛
- 成語拼音:
- hù wán bù quān
- 成語解釋:
- 猶言頑固不化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明史·廣西土司傳二·思明》:“帝曰:‘蠻人怙頑不悛,終必取禍,姑待之。’”
-
3
頑梗不化
- 成語拼音:
- wán gěng bù huà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非常頑固。
- 成語出處:
- 郭沫若《棠棣之花》第三幕第一場:“你往年同嚴仲子做過朋友,他的頑梗不化,你是明白的。”
-
4
冥頑不靈
- 成語拼音:
- míng wán bù líng
- 成語解釋:
- 冥:本指昏暗;引申為愚昧;頑:頑固;難開化;靈:聰明敏銳。形容無知的愚昧;不聰明;難開化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韓愈《祭鱷魚文》:“不然,則是鱷魚冥頑不靈,刺史雖有言,不聞不知也。”
-
5
頑固不化
- 成語拼音:
- wán gù bù huà
- 成語解釋:
- 化:改變。堅持錯誤,不肯改悔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李寶嘉《文明小史》第六回:“卑府從前在那府里,也做過一任知縣,地方上的百姓,極其頑固不化。”
-
6
死不改悔
- 成語拼音:
- sǐ bù gǎi huǐ
- 成語解釋:
- 到死也不肯改過悔悟。形容極其頑固;堅持錯誤。
- 成語出處:
- 毛澤東《堅定地相信群眾的大多數》:“少數極頑固的,可能死不改悔,戴著右派帽子進棺材。”
-
7
梗頑不化
- 成語拼音:
- gěng wán bù huà
- 成語解釋:
- 謂十分頑固,無法感化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續兒女英雄傳》第一回:“目下山東有名綠茶,可知道他們形狀否;內中可有能勸化改行的,還有梗頑不化,本事十分利害的否?要一一請教。”
-
8
固執不通
- 成語拼音:
- gù zhí bù tōng
- 成語解釋:
- 固:頑固;執:堅持。頑固地堅持自己的意見,不肯變通
- 成語出處:
- 李脃人《暴風雨前》第三部分:“偏偏室里坐的恰又是那個固執不通的吳翹胡子。”
-
9
固執己見
- 成語拼音:
- gù zhí jǐ jiàn
- 成語解釋:
- 固:頑固;執:堅持。頑固地堅持自己的見解;不肯改變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宋史 陳宓傳》:“固執己見,動失人心。”
-
10
一意孤行
- 成語拼音:
- yī yì gū xíng
- 成語解釋:
- 不接受人家的勸告;頑固地堅持自己的主觀意見去做(行:行動;做)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酷吏列傳》:“禹為人廉倨。為吏以來,舍無食客。公卿相造請禹,禹終不報謝,務在絕知友賓客之請,孤立行一意而已。”
-
11
狠愎自用
- 成語拼音:
- hěn bì zì yòng
- 成語解釋:
- 愎:倔強;自用:主觀臆斷。兇狠頑固,獨斷專行
- 成語出處:
- 《明史·陸粲傳》:“璁狠愎自用,執拗多私。”
-
12
死不悔改
- 成語拼音:
- sǐ bù huǐ gǎi
- 成語解釋:
- 到死也不追悔、改正。形容非常頑固。
- 成語出處:
- 古華《芙蓉鎮》第三章:“雖是吃后悔藥可悲,但總比那些花崗巖腦殼至死不悔改的好得多。”
-
13
遺老遺少
- 成語拼音:
- yí lǎo yí shào
- 成語解釋:
- 遺老:稱前朝的舊臣;遺少:指封建時代留戀前期;思想陳腐的年輕人。指改朝換代后仍然效忠前朝的人。后指思想陳腐、頑固守舊的老人和年輕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魯迅《朝花夕拾·無常》:“在正面,就是遺老遺少們所戴瓜皮小帽的綴一粒珠子或一塊寶石的地方,直寫著四個字道:‘一見有喜’。”
-
14
榆木疙瘩
- 成語拼音:
- yú mù gē da
- 成語解釋:
- 堅硬的榆樹根。比喻思想頑固。
- 成語出處:
- 葛洛《衛生組長》:“人人都是封建迷信腦袋,像榆木疙瘩一樣,三斧子五斧子劈不開。”
-
15
榆木腦袋
- 成語拼音:
- yú mù nǎo dài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思想頑固。亦作“榆木腦殼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谷峪《新事新辦》:“你娘不是那榆木腦袋!娶親不坐轎,這年頭凈這幺辦,俺也贊成。”
-
16
榆木腦殼
- 成語拼音:
- yú mù nǎo ké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思想頑固。同“榆木腦袋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劉紹棠《柳傘》三:“‘大叔,謝謝您老人家!’黃金印淌下了熱淚,‘您敲開了我脖腔子上這顆榆木腦殼。’”
-
17
至死不悟
- 成語拼音:
- zhì sǐ bù wù
- 成語解釋:
- 到死都不覺悟。形容頑固不化。悟:醒悟。
- 成語出處:
- 晉 葛洪《抱樸子》:“求乞福愿,冀其必得,至死不悟,不亦哀哉?”
* 關于頑固的成語 形容頑固的成語 描述頑固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