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un的成語 (111個)
-
81
矛盾相向
- 成語拼音:
- máo dùn xiāng xiàng
- 成語解釋:
- 向:對著。形容針鋒相對
- 成語出處:
- 宋·錢易《南部新書》:“初若矛楯相向,后類江海同歸。”
-
82
磨盾之暇
- 成語拼音:
- mó dùn zhī xiá
- 成語解釋:
- 暇:閑暇,余暇。指在戰爭的余暇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江藩《漢學師承記·王昶》:“先生從征九年,雖羽書旁午,然磨盾之暇,馬上吟詠,穹廬誦讀,無一日廢也。”
-
83
悶懷頓釋
- 成語拼音:
- mèn huái dùn shì
- 成語解釋:
- 成語出處:
-
84
茅塞頓開
- 成語拼音:
- máo sè dùn kāi
- 成語解釋:
- 茅:茅草;塞:堵塞。茅草塞路;突然開通了。形容原來心里好像被茅草堵塞著;現在一下開竅了。比喻立刻理解明白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孟軻《孟子 盡心下》:“山徑之蹊間,介然用之而成路;為閑不用,則茅塞之矣。今茅塞子之心矣!”
-
85
搦朽磨鈍
- 成語拼音:
- nuò xiǔ mó dùn
- 成語解釋:
- 謂才能低下的人也在激勵求進。
- 成語出處:
- 東漢·班固《答賓戲》:“當此之時,搦朽磨鈍,鉛刀皆能一斷。”
-
86
禽奔獸遁
- 成語拼音:
- qín bēn shòu dùn
- 成語解釋:
- 遁:逃跑。鳥獸奔逐逃避。比喻人奔波追逐
- 成語出處:
- 宋·蘇洵《審勢》:“及其后世失德,而諸侯禽奔獸遁,各固其國,以相侵擾。”
-
87
深藏遠遁
- 成語拼音:
- shēn cáng yuǎn dùn
- 成語解釋:
- 遁:隱去。藏身于深密之處,遠遠地離開人群。指避世隱居
- 成語出處:
- 宋·楊萬里《論相上》:“古之君子之相其君,亦不敢犯天下之所不許,天下不許而君許之,君子有深藏遠遁,以自脫天下之譏而已。”
-
88
疏慵愚鈍
- 成語拼音:
- shū yōng yú dùn
- 成語解釋:
- 疏慵:懶散;愚鈍:愚笨遲鈍。懶散愚笨
- 成語出處:
- 元·馬致遠《陳摶高臥》第二折:“休休休,枉笑殺凌煙閣上人,有這般疏慵愚鈍,孤陋寡聞。”
-
89
望風而遁
- 成語拼音:
- wàng fēng ér dùn
- 成語解釋:
- 遠遠望見敵人的蹤影或強大氣勢,即行遁逃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孫光憲《北夢瑣言》:“蠻酋懲交趾之敗,望風而遁。”
-
90
聞風遠遁
- 成語拼音:
- wén fēng yuǎn dùn
- 成語解釋:
- 聽到風聲就逃之夭夭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馮夢龍《古今小說·木綿庵鄭虎臣報冤》:“賈似道打聽得蒙古有事北歸,鄂州圍解,遂將議和稱臣納幣之事瞞過不提,上表夸張己功。只說蒙古俱己威名,聞風遠遁。”
-
91
溫柔敦厚
- 成語拼音:
- wēn róu dūn hòu
- 成語解釋:
- 原指態度溫和;樸實厚道。后也泛指待人溫和寬厚。溫柔:溫和柔順;敦:誠懇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戴圣《禮記 經解》:“入其國,其教不可知也,其為人也,溫柔敦厚,《詩》教也。”
-
92
朽戈鈍甲
- 成語拼音:
- xiǔ gē dùn jiǎ
- 成語解釋:
- 喻裝備極劣的軍隊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張煌言《答唐枚臣書》:“朽戈鈍甲,與胡人相持者十有七年。”
-
93
行眠立盹
- 成語拼音:
- xíng mián lì dǔn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極度疲倦無精神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·馬致遠《陳摶高臥》第二折:“若做官后,每日價行眠立盹,休,休,枉笑殺凌煙閣上人。”
-
94
撧耳頓足
- 成語拼音:
- yǎn ěr dùn zú
- 成語解釋:
- 用手抓耳,以腳頓地。形容束手無策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王铚《默記》上卷:“張立于屏風后見之,撧耳頓足。”
-
95
鬻矛譽盾
- 成語拼音:
- yù máo yù dùn
- 成語解釋:
- 鬻:賣;譽:贊美。自相矛盾,不能兩立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韓·韓非《韓非子·難一》:“楚人有鬻盾與矛者,譽之曰:‘吾盾之堅,物莫能陷也。’又譽其矛曰:‘吾矛之利,于物無不陷也。’或曰:‘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?’其人弗能應
-
96
搖首頓足
- 成語拼音:
- yáo shǒu dùn zú
- 成語解釋:
- 搖著頭,跺著腳。非常懊惱或惋惜的神態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45回:“搖首頓足曰:‘此人見識勝吾十倍,今不除之,必為我國之禍!”
-
97
抑揚頓挫
- 成語拼音:
- yì yáng dùn cuò
- 成語解釋:
- 抑:降低;挫:轉折。形容聲音高低起伏;節奏分明;和諧悅耳。一般指音樂、朗誦。有時也指文學作品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張戎《歲寒堂詩話》卷上:“而子建詩,微婉之情,灑落之韻,抑揚頓挫之氣,固不可以優劣論也。”
-
98
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
- 成語拼音:
- yǐ zǐ zhī máo,gōng zǐ zhī dùn
- 成語解釋:
- 子:對別人的稱呼;矛:進攻敵人的刺擊武器;盾:保護自己擋住敵人刀箭的牌。比喻拿對方的觀點、方法或言論來反駁對方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韓非《韓非子 難一》:“楚人有鬻盾與矛者,譽之曰:‘吾盾之堅,莫能陷也。’又譽其矛曰:‘吾矛之利,于物無不陷也。’或曰:‘以子之矛,陷子之盾,何如?’其人弗能應也。”
-
99
整頓乾坤
- 成語拼音:
- zhěng dùn qián kūn
- 成語解釋:
- 乾坤:指天地、陰陽等。指治理天下,使混亂的局面轉變為安定
- 成語出處:
- 唐·杜甫《洗兵馬》詩:“二三豪俊為時出,整頓乾坤濟時了。”
-
100
拙口鈍辭
- 成語拼音:
- zhuō kǒu dùn cí
- 成語解釋:
- 拙:拙笨;鈍:遲鈍,笨拙。粗嘴巴,笨言辭。指不善于言辭
- 成語出處:
- 元·無名氏《倅范叔》楔子:“須賈平日拙口鈍辭,猶恐應對有誤,家中有一辮士,名日范雎,得與此人同行,凡事計議,萬無一失。”
* dun成語,dun的成語,帶dun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