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ui的成語 (202個)
-
1
暗室虧心
- 成語拼音:
- àn shì kuī xīn
- 成語解釋:
- 在暗中做見不得人的虧心事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張養浩《折桂令》曲:“暗室虧心,縱然致富,天意何如?”
-
2
不愧不怍
- 成語拼音:
- bù kuì bù zuò
- 成語解釋:
- 愧、怍:慚愧。形容光明正大,問心無愧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 鄒 孟軻《孟子 盡心上》:“仰不愧于天,俯不怍于人,二樂也。”
-
3
拔葵啖棗
- 成語拼音:
- bá kuí dàn zǎo
- 成語解釋:
- 拔人家的菜蔬,偷吃人家的棗子。比喻小偷小摸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獨孤及《唐丞相故江陵尹御史大夫呂湮謚議》:“闔境無拔葵啖棗之盜,而楚人到于今猶歌詠之。”
-
4
不可揆度
- 成語拼音:
- bù kě kuí duó
- 成語解釋:
- 揆:音‘葵’度:音‘奪’揆度:估量,揣測。指無法推測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劉安《淮南子 兵略訓》:“能治五官之事者,不可揆度者也。”
-
5
拔葵去織
- 成語拼音:
- bá kuí qù zhī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做官的不與人民爭利。
- 成語出處:
- 晉 葛洪《抱樸子 逸民》:“濯裘布被,拔葵去織。”
-
6
不愧屋漏
- 成語拼音:
- bù kuì wū lòu
- 成語解釋:
- 愧:慚愧;屋漏:古代室內西北角安放小帳的地方。原意是雖在宗廟里,但無愧畏之心。后比喻即使在暗中也不做壞事,不起壞念頭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詩經 大雅 抑》:“相在爾室,尚不愧于屋漏。”毛傳:“西北隅謂之屋漏。”
-
7
不愧下學
- 成語拼音:
- bù kuì xià xué
- 成語解釋:
- 愧:慚愧。不恥下問,虛心向地位低的人學習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劉向《戰國策 齊策四》:“是以君王無羞亟問,不愧下學。”
-
8
睥睨窺覦
- 成語拼音:
- bì nì kuī yú
- 成語解釋:
- 睥睨:側目觀察;窺覦:偷視可乘之機。暗中察看,希圖乘機得手
- 成語出處:
- 《宣和書譜·秋月帖》:“總戎馬之權,居形勢之地,有睥睨窺覦之意。”
-
9
不戰而潰
- 成語拼音:
- bù zhàn ér kuì
- 成語解釋:
- 潰:潰敗。沒有開戰就自行崩潰。形容毫無戰斗力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馮夢龍《東周列國志》第89回:“孫臏使人挑龐涓之頭示之,步軍不戰而潰。”
-
10
財匱力絀
- 成語拼音:
- cái kuì lì chù
- 成語解釋:
- 指錢財缺乏,力量不足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明史 趙炳然傳》:“浙罹兵燹久,又當宗憲汰侈后,財匱力絀。”
-
11
慚愧無地
- 成語拼音:
- cán kuì wú dì
- 成語解釋:
- 羞慚愧悔,無地自容。形容非常慚愧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馮夢龍《喻世明言》第22卷:“似道得詞,慚愧無地。”
-
12
吃小虧得大便宜
- 成語拼音:
- chī xiǎo kuī dé dà biàn yí
- 成語解釋:
- 指暫時虧損一點期待將來的收益
- 成語出處:
-
13
吃小虧占大便宜
- 成語拼音:
- chī xiǎo kuī zhàn dà biàn yí
- 成語解釋:
- 指暫時覺得吃虧,將來能得到大的好處
- 成語出處:
- 張平《抉擇》:“嘩眾取寵、籠絡人心;新官上任三把火;吃小虧占大便宜……”
-
14
川壅必潰
- 成語拼音:
- chuān yōng bì kuì
- 成語解釋:
- 壅:堵塞。潰:決口,堤岸崩壞。堵塞河流,會招致決口之害。比喻辦事要因勢利導,否則就會導致不良后果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國語·周語上》:“邵公曰:‘防民之口,甚于防川。川壅必潰,傷人必多,民亦如之,是故為川者,決之使導,為民者,宣之使言。”
-
15
吃啞巴虧
- 成語拼音:
- chī yǎ bā kuī
- 成語解釋:
- 自己遭受暗算或受損吃虧,不敢聲張或無法申訴,只好自認吃虧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石昆玉《三俠五義》第十四回:“且說苗家父子丟了銀子,因是暗昧之事,也不敢聲張,竟吃了啞巴虧了。
-
16
大敗虧輸
- 成語拼音:
- dà bài kuī shū
- 成語解釋:
- 打了敗仗,損失很大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尚仲賢《氣英布》第一折:“今漢王大敗虧輸,項王意得志滿。”
-
17
妒富愧貧
- 成語拼音:
- dù fù kuì pín
- 成語解釋:
- 忌妒別人富裕,羞愧自己貧窮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53回:“奈他們有年老的懶于熱鬧,有家內沒有人,又有疾病淹留,要來竟不能來,有一等妒富愧貧不肯來的。”
-
18
頂盔摜甲
- 成語拼音:
- dǐng kuī guàn jiá
- 成語解釋:
- 成語出處:
-
19
丟盔撂甲
- 成語拼音:
- diū kuī liào jiǎ
- 成語解釋:
- 丟:拋;盔:作戰用的金屬帽;甲:作戰用的金屬防護衣。形容吃了敗仗狼狽逃跑的情形
- 成語出處:
- 路遙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五卷第四章:“許多人丟盔撂甲,礦帽不時碰落在煤堆中,慌亂得半天摸不著……”
-
20
丟盔拋甲
- 成語拼音:
- diū kuī pāo jiǎ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丟盔卸甲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填然鼓之,兵刃既接,棄甲曳兵而走,或百步而后止,或五十步而后止。”
* kui成語,kui的成語,帶kui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