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獸字的成語 (34個)
-
1
不入獸穴,不得獸子
- 成語拼音:
- bù rù shòu xué,bù dé shòu zǐ
- 成語解釋:
- 不進野獸窩,不能捉到小野獸。比喻不冒險進入險境就不能取得成果
- 成語出處:
- 《北史·韋佑傳》:“古人稱不入獸穴,不得獸子。安危之事未可預量。”
-
2
不入獸穴,安得獸子
- 成語拼音:
- bù rù shòu xué,ān dé shòu zǐ
- 成語解釋:
- 不進野獸窩,怎能捉到小野獸。比喻不冒險進入險境就不能取得成果
- 成語出處:
- 《周書·李遠傳》:“古人有言:‘不入獸穴,安得獸子。’若以奇兵出其不意,事或可濟。”
-
3
百獸率舞
- 成語拼音:
- bǎi shòu shuài wǔ
- 成語解釋:
- 各種野獸,相率起舞。舊指帝王修德,時代清平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尚書 舜典》:“於!予擊石拊石,百獸率舞。”
-
4
毒蛇猛獸
- 成語拼音:
- dú shé měng shòu
- 成語解釋:
- 泛指對人類生命有威脅的動物。比喻貪暴者
- 成語出處:
- 孫中山《民權主義》第一講:“在人同獸爭的時代,因為不知道何時有毒蛇猛獸來犯,所以人類時時刻刻不知生死。”
-
5
兒憐獸擾
- 成語拼音:
- ér lián shòu rǎo
- 成語解釋:
- 憐:寵愛,愛惜;擾:馴養。像對小孩一樣加以愛撫,對野獸一樣加以馴養
- 成語出處:
- 宋 歐陽修《文正范公神道碑銘》:“公居三年,怯勇隳完,兒憐獸擾。”
-
6
飛禽走獸
- 成語拼音:
- fēi qín zǒu shòu
- 成語解釋:
- 禽:鳥;獸:野獸。飛翔的禽鳥,奔跑的野獸。泛指鳥類和獸類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 王延壽《魯靈光殿賦》:“飛禽走獸,因木生姿。”
-
7
鳳儀獸舞
- 成語拼音:
- fèng yí shòu wǔ
- 成語解釋:
- 《書·益稷》:“《簫韶》九成,鳳皇來儀……擊石拊石,百獸率舞。”后用“鳳儀獸舞”表示圣賢教化的功效極大,能使神異的鳥獸奮然起舞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書·益稷》:“《簫韶》九成,鳳皇來儀……擊石拊石,百獸率舞。”
-
8
洪水猛獸
- 成語拼音:
- hóng shuǐ měng shòu
- 成語解釋:
- 洪水:能造成災害的大水;猛獸:殘酷食人畜的兇猛野獸。比喻極大的災害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孟軻《孟子 滕文公下》:“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,周公兼夷狄、驅猛獸而百姓寧。”
-
9
困獸猶斗
- 成語拼音:
- kùn shòu yóu dòu
- 成語解釋:
- 困獸:被圍困的野獸;猶:還、仍;斗:搏斗。被圍困的野獸還要搏斗。比喻陷于絕境的失敗者還要頑抗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宣公十二年》:“得臣猶在,憂未歇也。困獸猶斗,況國相乎!”
-
10
籠禽檻獸
- 成語拼音:
- lóng qín jiàn shòu
- 成語解釋:
- 檻:關野獸的籠子。籠中鳥檻中獸。比喻受拘禁沒有自由的人
- 成語出處:
- 唐·李復言《續玄怪錄·薛佛》:“其心欣欣然,若籠禽檻獸之得逸,莫我如也。”
-
11
狼子獸心
- 成語拼音:
- láng zǐ shòu xīn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兇暴的人用心殘忍,有如野獸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 虞預傳》:“然狼子獸心,輕薄易動。”
-
12
鳥伏獸窮
- 成語拼音:
- niǎo fú shòu qióng
- 成語解釋:
- 如飛鳥棲伏,野獸奔走無路。形容勢竭力窮,處境困難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梁書·元帝紀》:“賊景鳥伏獸窮,頻擊頻挫,奸竭詐盡,深溝自固。”
-
13
鳥獸散
- 成語拼音:
- niǎo shòu sàn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成群的人象鳥獸逃散一樣紛亂地散去(多形容敵人潰逃)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漢書·李陵傳》:“今無兵復戰,天明坐受縛矣;各鳥獸散,猶有得脫報天子者。”
-
14
鳥獸率舞
- 成語拼音:
- niǎo shòu shuài wǔ
- 成語解釋:
- 率:一起。飛鳥走獸一齊婆娑起舞。形容政治清明,鳥獸也受到感化
- 成語出處:
- 唐·韓愈《賀冊尊號表》:“曾不得與鳥獸率舞、蠻夷縱觀為比,銜酸抱痛,且恥且慚!”
-
15
鳥聲獸心
- 成語拼音:
- niǎo shēng shòu xīn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言辭動聽而心懷陰毒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劉陶傳》:“四方私言,云角等竊入京師,戰視朝政,鳥聲獸心,私共鳴呼。”
-
16
鳥獸行
- 成語拼音:
- niǎo shòu xíng
- 成語解釋:
- 像飛禽走獸一樣的行為。比喻亂倫
- 成語出處:
- 《周禮·夏官·大司馬》:“外內亂,鳥獸行,則滅之。”
-
17
禽奔獸遁
- 成語拼音:
- qín bēn shòu dùn
- 成語解釋:
- 遁:逃跑。鳥獸奔逐逃避。比喻人奔波追逐
- 成語出處:
- 宋·蘇洵《審勢》:“及其后世失德,而諸侯禽奔獸遁,各固其國,以相侵擾。”
-
18
禽獸不如
- 成語拼音:
- qín shòu bù rú
- 成語解釋:
- 連禽獸不如。形容人格低下,品行極壞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·阮籍傳》:“殺父,禽獸之類也。殺母,禽獸之不若。”
-
19
禽獸不若
- 成語拼音:
- qín shòu bù ruò
- 成語解釋:
- 連禽獸不如。形容人格低下,品行極壞
- 成語出處:
- 清·褚人獲《隋唐演義》第95回:“海青乃能盡忠如此,彼張均、張洎輩,真禽獸不若矣!”
-
20
人面獸心
- 成語拼音:
- rén miàn shòu xīn
- 成語解釋:
- 空有人的外貌;品德卻像獸類。形容品德極壞。
- 成語出處:
- 東漢 班固《漢書 匈奴傳贊》:“夷狄之人貪而好利,披發左衽,人面獸心。”
* 獸的成語,帶獸字的成語,包含獸字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