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常字的成語 (99個)
-
1
安常處順
- 成語拼音:
- ān cháng chǔ shùn
- 成語解釋:
- 安:習慣于;處:居住,居于;順:適合,如意。習慣于平穩的日子,處于順利的境遇中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莊周《莊子 養生主》:“適來,夫子時也;適去,夫子順也。安時而處順,哀樂不能入也。”
-
2
安常履順
- 成語拼音:
- ān cháng lǚ shùn
- 成語解釋:
- 習慣于正常生活,處于順利境遇
- 成語出處:
- 清 方苞《方任二貞婦傳》:“凡士之安常履順而自檢其身,與所以施于家者,其事未若二婦人之艱難也,而乃茍于自恕,非所謂失其本心者與?”
-
3
安常守分
- 成語拼音:
- ān cháng shǒu fèn
- 成語解釋:
- 分:本分,自己分內的。習慣于平穩的生活,安守本分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朱熹《朱子語類》卷二十四:“如有一般人,只安常守分,不恁求利,然有時意思亦是求利,察其所安,又看他心所安穩處,一節深一節”。
-
4
安常守故
- 成語拼音:
- ān cháng shǒu gù
- 成語解釋:
- 習慣于日常的平穩生活,保守舊的一套。指守舊不知變革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海瑞《申軍門吳堯便宜五事文》:“本院非安常守故人也。至任以來,千萬人以鼓舞作興,翻然改革望之矣。”
-
5
安常習故
- 成語拼音:
- ān cháng xí gù
- 成語解釋:
- 安:安于,習慣于;常:常規;習:習慣;故:故舊。習慣于成規
- 成語出處:
- 清 魏源《默觚下 治篇七》:“彼安常習故之流,所安者目前,所知者陳例,所辟者嫌疑,得不震而疑,同聲而擾格者乎?”
-
6
安分守常
- 成語拼音:
- ān fèn shǒu cháng
- 成語解釋:
- 分:本分;守:保持;常:常規。規矩老實,安守本分,不惹是生非
- 成語出處:
-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23回:“你可好生用心學習,再如不安分守常,你可仔細。”
-
7
安適如常
- 成語拼音:
- ān shì rú cháng
- 成語解釋:
- 平安舒適像正常情況一樣
- 成語出處:
- 葉圣陶《線下 孤獨》:“待交了春,天氣漸見和暖,就安適如常了。”
-
8
不法常可
- 成語拼音:
- bù fǎ cháng kě
- 成語解釋:
- 法:當做模式、法則;常可:長久被人們認可的成規慣例。不把常規慣例當做永遠不變的模式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韓非《韓非子 五蠹》:“是以圣人不期修古,不法常可,論世之事,因為之備。”
-
9
變古亂常
- 成語拼音:
- biàn gǔ làun cháng
- 成語解釋:
- 更改或打亂祖宗常法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史記 袁盎晁錯列傳論》:“晁錯為家令時,數言事不用;后擅權,多所變更。諸侯發難,不急匡救,欲報私仇,反以亡軀。語曰:‘變古亂常,不死則亡’,豈錯等謂邪!”
-
10
變古易常
- 成語拼音:
- biàn gǔ yì cháng
- 成語解釋:
- 改變過去的法制和習俗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韓非《韓非子 南面》:“不知治者,必曰:‘無變古,毋易常。’”
-
11
變故易常
- 成語拼音:
- biàn gǔ yì cháng
- 成語解釋:
- 改變傳統的法制和準則
- 成語出處:
- 《逸周書 史記》:“好變故易常者亡,昔陽氏之君,自伐而好變,事無故業,官無定位,民運于下,陽氏以亡。”
-
12
變幻無常
- 成語拼音:
- biàn huàn wú cháng
- 成語解釋:
- 變幻:不規則的變化;常:常規。事物經常變化;沒有一定規律。又作“變化無常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蔡羽《遼陽海神傳》:“氣候悉如江南二三月,琪花寶樹,仙音法曲,變幻無常,耳目應接不暇。”
-
13
變化無常
- 成語拼音:
- biàn huà wú cháng
- 成語解釋:
- 常:常規;準則。形容事物任意變化;沒有一定的規則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莊周《莊子 天下》:“忽漠無形,變化無常。”
-
14
不如意事常八九
- 成語拼音:
- bù rú yì shì cháng bā jiǔ
- 成語解釋:
- 不順心的事情經常會發生
- 成語出處:
- 《白雪遺音·南詞·十二時》:“不如意事常八九,可語人言無二三。”
-
15
兵無常勢
- 成語拼音:
- bīng wú cháng shì
- 成語解釋:
- 兵:戰爭;常:常規、不變;勢:形勢。指用兵作戰沒有一成不變的方式。指根據敵情采取靈活對策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孫武《孫子 虛實》:“夫兵形象水,水之形,避高而趨下;兵之形,避實而擊虛。水因地而制流,兵因敵而制勝。故兵無常勢,水無常形;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,謂之神。”
-
16
兵無常形
- 成語拼音:
- bīng wú cháng xíng
- 成語解釋:
- 用兵無一成不變的形勢。指辦事要因時、因地制宜,具體問題要用具體辦
- 成語出處:
- 《孫子 計》“兵者,詭道也”三國 魏 曹操注:“兵無常形,以詭詐為道。”
-
17
不主故常
- 成語拼音:
- bù zhǔ gù cháng
- 成語解釋:
- 故常:舊的常規、習慣。不拘于老的一套。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 宋 莊周《莊子 天運》:“其聲能短能長,能柔能剛,變化齊一,不主故常。”
-
18
常備不懈
- 成語拼音:
- cháng bèi bù xiè
- 成語解釋:
- 常:時常;備:防備;準備;懈:懈怠;放松。時常準備著;從不松懈。形容警惕性高。
- 成語出處:
-
19
超乎尋常
- 成語拼音:
- chāo hū xún cháng
- 成語解釋:
- 在合理或可以接受的限度以外,極不公平、極粗魯或極不正義
- 成語出處:
- 孫力《都市風流》第五章:“張義民以超乎尋常的忍耐力來對待這場決定他命運、前途的戀愛。”
-
20
常來常往
- 成語拼音:
- cháng lái cháng wǎng
- 成語解釋:
- 經常來往或訪問的行動、習慣或事例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102回:“想這許多妖怪在園里,還了得!頭里人多陽氣重,常來常往不打緊。”
* 常的成語,帶常字的成語,包含常字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