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攻字的成語 (77個)
-
1
八攻八克
- 成語拼音:
- bā gōng bā kè
- 成語解釋:
- 屢次攻擊,屢次勝利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程登吉《幼學瓊林》第一卷:“北敵勢方強,婁師德八遇八克;南蠻心未服,諸葛亮七縱七擒。”
-
2
不攻自拔
- 成語拼音:
- bù gōng zì bá
- 成語解釋:
- 拔:攻破。不用攻擊就自動破滅。形容情節、論點虛謬,經不起反駁
- 成語出處:
- 《梁書·武帝紀》:“糧食既足,士眾稍多,圍守兩城,不攻自拔,天下之事,臥取之耳。”
-
3
不攻自破
- 成語拼音:
- bù gōng zì pò
- 成語解釋:
- 不用攻擊;自己就破滅了。多指不正確的理論或謠言未經批駁;就露出破綻;站不住腳了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顧德章《上中書門下及禮院詳議東都太廟修廢狀》:“是有都立廟之言,不攻而自破矣。”
-
4
車攻馬同
- 成語拼音:
- chē gōng mǎ tóng
- 成語解釋:
- 攻:堅固精致;同:齊聚。戰車堅固,戰馬整齊。形容軍容極盛
- 成語出處:
- 《詩經·小雅·車攻》:“我車既攻,我馬既同。”
-
5
出其不意,攻其不備
- 成語拼音:
- chū qí bù yì,gōng qí bù bèi
- 成語解釋:
- 原指出兵攻擊對方不防備的地方。后亦指行動出乎人的意料。
- 成語出處:
- 語出《孫子 計》:“攻其無備,出其不意。”
-
6
出其不意,攻其無備
- 成語拼音:
- chū qí bù yì,gōng qí wú bèi
- 成語解釋:
- 原指出兵攻擊對方不防備的地方。后亦指行動出乎人的意料。
- 成語出處:
- 語出《孫子 計》:“攻其無備,出其不意。”
-
7
大舉進攻
- 成語拼音:
- dà jǔ jìn gōng
- 成語解釋:
- 大舉:重大的行動。大規模出兵,向敵方進攻
- 成語出處:
- 蔡東藩《民國通俗演義》第133回:“因吳佩孚此時目光,已從軍事移到政治方面,也不大舉進攻。”
-
8
大肆攻擊
- 成語拼音:
- dà sì gōng jī
- 成語解釋:
- 用不實或過分之辭對人大加攻擊
- 成語出處:
-
9
短針攻疽
- 成語拼音:
- duǎn zhēn gōng jū
- 成語解釋:
- 攻:醫治;疽:毒瘡。用短針去治療毒瘡。比喻措施不力,是不能取得效果的
- 成語出處:
- 漢·桓寬《鹽鐵論·大論》:“設禮修文,有似窮醫,欲以短針而攻疽。”
-
10
腹背夾攻
- 成語拼音:
- fù bèi jiā gōng
- 成語解釋:
- 腹背:比喻前后兩面。前后受到敵人的夾攻
- 成語出處:
- 蔡東藩《民國通俗演義》第41回:“進兵濰縣西境,抄入青島背后,以便腹背夾攻。”
-
11
反攻倒算
- 成語拼音:
- fǎn gōng dǎo suàn
- 成語解釋:
- 指被打倒的階級敵人或反動勢力糾集起來向革命人民進行反撲報復。
- 成語出處:
- 丁玲《在嚴寒的日子里》第四章:“哪里只是當干部的才受壓迫,才怕地主反攻倒算,才要躲出去。”
-
12
攻城奪地
- 成語拼音:
- gōng chéng duó dì
- 成語解釋:
- 攻:攻打,進攻。攻打城市,掠奪土地
- 成語出處:
- 清·褚人獲《隋唐演義》第87回:“那二十四員番將,又必各有跟隨的番漢軍士,共計當有萬余人,行動與攻城奪地者何異!”
-
13
攻城略地
- 成語拼音:
- gōng chéng lüè dì
- 成語解釋:
- 略:掠奪。攻打城市,掠奪土地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劉安《淮南子 兵略訓》:“攻城略地,莫不降下。”
-
14
攻城掠地
- 成語拼音:
- gōng chéng lüě dì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攻城略地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褚人獲《隋唐演義》第54回:“李密諸將士,當時攻城掠地,倚著金帛來得易,也用得易。”
-
15
攻城徇地
- 成語拼音:
- gōng chéng xùn dì
- 成語解釋:
- 攻:攻打,進攻;徇地:奪占土地。攻打城市,掠奪土地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劉盆子傳》:“樊崇等以困窮為寇,無攻城徇地之計。”
-
16
攻城野戰
- 成語拼音:
- gōng chéng yě zhàn
- 成語解釋:
- 城:城池。攻打城池,野外作戰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墨子·節用上》:“攻城野地死者,不可勝數。”
-
17
攻大磨堅
- 成語拼音:
- gōng dà mó jiān
- 成語解釋:
- 磨:物體相摩擦;堅:硬。比喻艱辛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劉安《淮南子·原道訓》:“攻大磨堅,莫能與之爭。”
-
18
攻過箴闕
- 成語拼音:
- gōng guò zhēn què
- 成語解釋:
- 指責過錯,針砭缺失。
- 成語出處:
- 晉·葛洪《抱樸子·漢過》:“進則切辭正論,攻過箴闕;退則端誠杜私,知無不為者。”
-
19
攻乎異端
- 成語拼音:
- gōng hū yì duān
- 成語解釋:
- 乎:等同于介詞“于”;異端:有別于正統思想的教義或主張。指鉆研儒家以外的主張或指對異端的指摘
- 成語出處:
- 春秋·魯·孔丘《論語·為政》:“子曰:‘攻乎異端,斯害也已。’”
-
20
攻疾防患
- 成語拼音:
- gōng jí fáng huàn
- 成語解釋:
- 匡正過失,防止禍患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·梁·劉勰《文心雕龍·銘箴》:“箴者,所以攻疾防患,喻針石也。”
* 攻的成語,帶攻字的成語,包含攻字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