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杵字的成語 (14個)
-
1
杵臼交
- 成語拼音:
- chǔ jiù jiāo
- 成語解釋:
- 指不計貧賤的交誼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后漢書 吳祐傳》:“公沙穆來游太學,無資糧,乃變服客傭,為祐賃舂。祐與語大驚,遂共定交於杵臼之間。”
-
2
杵臼之交
- 成語拼音:
- chǔ jiù zhī jiāo
- 成語解釋:
- 杵:舂米的木棒;臼:石臼。比喻交朋友不計較貧富和身分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吳祐傳》:“公沙穆來游太學,無資糧,乃變服客傭,為祐賃舂。祐與語大驚,遂共定交于杵臼之間。”
-
3
急杵搗心
- 成語拼音:
- jí chǔ dǎo xīn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驚異不安的心情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錢謙益《答王子一秀才論文》:“論仆晚年之文字,顓,好罵人,傳語相勸戒,為之咋指吐舌,急杵搗心者累日。”
-
4
臼杵之交
- 成語拼音:
- jiù chǔ zhī jiāo
- 成語解釋:
- 臼:石制的舂米器具。杵:舂米的木棒。臼與杵不相離。比喻非常要好的朋友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東觀漢記·吳祐傳》:“公沙穆秋游太學,無資糧,乃變服客傭,為祐憑舂。祐與語,大驚。遂共定交于杵臼之間。”
-
5
流血漂杵
- 成語拼音:
- liú xuè piāo chǔ
- 成語解釋:
- 杵:捶衣棒。血流成河,可以漂浮盾牌。形容死傷慘重
- 成語出處:
- 宋·陸游《禹廟賦》:“流血漂杵,方自此始。”
-
6
磨杵成針
- 成語拼音:
- mó chǔ chéng zhēn
- 成語解釋:
- 把鐵棒磨成了針。比喻做任何艱難的工作,只要有毅力,下苦功,就能夠克服困難,做出成績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楊慎《七星橋記》:“矢磨杵成針之志,徼折梅寄慲之靈。”
-
7
磨杵作針
- 成語拼音:
- mó chǔ zuò zhēn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只要肯下功夫,再難的事也能成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李漁《閑情偶寄·頤養·止憂》:“人非鐵石,奚堪磨杵作針;壽豈泥沙,不禁委塵入土。”
-
8
拼得工夫深,鐵杵磨成針
- 成語拼音:
- pīn dé gōng fū shēn,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n
- 成語解釋:
- 鐵杵:鐵棒槌。只要肯花大功夫,即使鐵棒槌也能磨成繡花針。比喻只要肯花力氣,事情一定能成功
- 成語出處:
- 元·虞韶《日記故事》:“道逢一老嫗,磨鐵杵。白問:‘將欲何用?’曰:‘欲作針。’白感其言,遂還卒業。”
-
9
鐵杵成針
- 成語拼音:
- tiě chǔ chéng zhēn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只要有毅力;肯下苦功;事情就能成功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鄭之珍《目連救母 四 劉氏齋尼》:“好似鐵杵磨針,心堅杵有成針日。”
-
10
鐵杵磨成針
- 成語拼音:
- 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n
- 成語解釋:
- 杵:舂米或捶衣用的棒。將鐵棒磨成細針。比喻只要有恒心,肯努力,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祝穆《方輿勝覽 眉州 磨針溪》:“在象耳山下,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,未成棄去,過是溪,逢老媼方磨鐵杵,問之,曰:‘欲作針’太白感其意還,卒業。”
-
11
鐵杵磨針
- 成語拼音:
- tiě chǔ mó zhēn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只要有決心,肯下功夫,多么難的事也能做成功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鄭之珍《目連救母·四·劉氏齋尼》:“好似鐵杵磨針;心堅杵有成針日。 ”
-
12
血流漂杵
- 成語拼音:
- xuè liú piāo chǔ
- 成語解釋:
- 流的血多得能把舂米的木棰都漂浮起來。杵:舊時舂米的短木棰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尚書 武成》:“會于牧野,罔有敵于我師,前徒倒戈,攻于后以北,血流漂杵。”
-
13
只要功夫深,鐵杵磨成針
- 成語拼音:
- zhǐ yào gōng fū shēn,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n
- 成語解釋:
- 諺語。比喻只要有決心,肯下功夫,多么難的事也能做成功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祝穆《方輿勝覽 眉州 磨針溪》:“過是溪,逢老媼方磨鐵杵,問之,曰:‘欲作針。’太白感其意,還卒業”。
-
14
只要工夫深,鐵杵磨成針
- 成語拼音:
- zhǐ yào gōng fū shēn,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n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持之以恒,終必有成。功,亦作“工”。同“只要功夫深,鐵杵磨成針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程樹榛《大學時代》第二十五章:“‘只要工夫深,鐵杵磨成針。’你是個能下功夫的人,有肯動腦筋,自然都能干出個眉目來。”
* 杵的成語,帶杵字的成語,包含杵字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