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殊字的成語 (45個)
-
1
出處殊途
- 成語拼音:
- chū chǔ shū tú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出處殊涂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三國·魏·阮籍《詠懷》之八:“出處殊途,俯仰異容。瞻嘆古烈,思邁高蹤。”
-
2
風景不殊
- 成語拼音:
- fēng jǐng bù shū
- 成語解釋:
- 指悲嘆國土破碎或淪亡
- 成語出處:
- 晉 王隱《晉書 王導傳》:“風景不殊,舉目有江河之異。”
-
3
方圓殊趣
- 成語拼音:
- fāng yuán shū qù
- 成語解釋:
- 殊趣:不同的意趣。因方圓形狀各異,意趣大相徑庭。比喻人或事物各異,其意趣或特征也各不相同
- 成語出處:
- 《宋書·禮志一》:“今者見生,或年在捍格,方圓殊趣,宜聽其去就,各從所安。”
-
4
詭形殊狀
- 成語拼音:
- guǐ xíng shū zhuàng
- 成語解釋:
- 詭:怪異;殊:特殊,特別。奇特怪異的形狀
- 成語出處:
- 《宣和畫譜·人物》:“好畫古僻人物,詭形殊狀,格雖高古,意務新奇,故不能不近乎譎怪。”
-
5
詭狀殊形
- 成語拼音:
- guǐ zhuàng shū xíng
- 成語解釋:
- 詭:怪異;殊:特殊。奇特怪異的形狀
- 成語出處:
- 《梁書·沈約傳》:“或坳或平,盤堅枕臥,詭狀殊形。”
-
6
好惡殊方
- 成語拼音:
- hào wù shū fāng
- 成語解釋:
- 好惡:喜好和討厭;殊方:不同的趨向。指人的旨趣不同,愛憎有異
- 成語出處:
-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異文志》:“時君世主,好惡殊方。”
-
7
駭狀殊形
- 成語拼音:
- hài zhuàng shū xíng
- 成語解釋:
- 猶言奇形怪狀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祝德麟《海嘯》詩:“陽侯拜,天吳舞,駭狀殊形不可數。”
-
8
絕國殊俗
- 成語拼音:
- jué guó shū sú
- 成語解釋:
- 絕國:異國。殊俗:不同的風俗。指身在異國不同風俗的地方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文子·精誠》:“天下莫不仰上之德,象主之旨,絕國殊俗,莫不重譯而至,非家至而人見之也。”
-
9
絕域殊方
- 成語拼音:
- jué yù shū fāng
- 成語解釋:
- 絕域:極遠的地方;殊方:他鄉。極遠的異域他鄉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·裴秀傳》:“故雖有峻山巨海之隔,絕域殊方之迥,登降詭曲之因,皆可得舉而定者。”
-
10
貧富懸殊
- 成語拼音:
- pín fù xuán shū
- 成語解釋:
- 貧的和富的相差極大
- 成語出處:
- 朱自清《論且顧眼前》:“現在的貧富懸殊是史無前例的。”
-
11
日異月殊
- 成語拼音:
- rì yì yuè shū
- 成語解釋:
- 每天每月都有差異。形容變化大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袁宗道《論隱者異趣》:“農工商賈,廝養皂隸,所作之事,日化月遷,所說之語,亦日異月殊,以其新也。”
-
12
殊方絕域
- 成語拼音:
- shū fāng jué yù
- 成語解釋:
- 指極遠的地方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·呂溫《地志圖序》:“名山大川,隨顧奔走;殊方絕域,舉意而到。”
-
13
殊方同致
- 成語拼音:
- shū fāng tóng zhì
- 成語解釋:
- 猶殊途同歸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隋書·儒林傳序》:“北學深蕪,窮其枝葉,考其終始,要其會歸,其立身成名,殊方同致矣。”
-
14
殊方異類
- 成語拼音:
- shū fāng yì lèi
- 成語解釋:
- 殊方:異域,他鄉;異類:指不同品類的事物。泛指異域他鄉各種各樣不同品類的事物
- 成語出處:
- 漢·班固《西都賦》:“其中乃有九真之麟,大宛之馬,黃支之犀,條支之鳥,逾昆侖,越巨海,殊方異類,至于三萬里。”
-
15
殊方異域
- 成語拼音:
- shū fāng yì yù
- 成語解釋:
- 殊方:遠方。異域:異邦、外國,指遠方或國外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·玄奘《大唐西域記·羯若鞠傗國》:“風教遐被,德澤遠治,殊方異域,慕化稱臣。”
-
16
殊功勁節
- 成語拼音:
- shū gōng jìn jié
- 成語解釋:
- 殊:特殊;勁節:堅貞的節操。指杰出的功勛和堅貞的節操
- 成語出處:
- 唐·陸贄《奉天遣使宣慰諸道詔》:“其殊功勁節,超越常倫,別條狀績,當特優獎。”
-
17
殊路同歸
- 成語拼音:
- shū lù tóng guī
- 成語解釋:
- 同“殊涂同歸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·桓寬《鹽鐵論·利議》:“諸生對冊,殊路同歸。指在于崇禮義,退財利,復往古之道,匡當世之失。”
-
18
殊途同歸
- 成語拼音:
- shū tú tóng guī
- 成語解釋:
- 殊:不同的。通過不同的途徑;到達同一個目的地。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結果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周易 系辭下》:“天下同歸而殊涂,一致而百慮。”
-
19
殊涂同歸
- 成語拼音:
- shū tú tóng guī
- 成語解釋:
- 語出《易 系辭下》:“天下同歸而殊涂,一致而百慮。”孔穎達疏:“言天下萬事終則同歸于一,但初時殊異其涂路也。”本謂由不同途徑達到同一目的地。后以喻采用不同方法得到相同結果。
- 成語出處:
- 語出《易·系辭下》:“天下同歸而殊涂,一致而百慮。”孔穎達疏:“言天下萬事終則同歸于一,但初時殊異其涂路也。”
-
20
殊涂同會
- 成語拼音:
- shū tú tóng huì
- 成語解釋:
- 猶殊途同歸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王充等傳論》:“如使用審其道,則殊涂同會。”
* 殊的成語,帶殊字的成語,包含殊字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