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河字的成語 (155個)
-
1
半壁河山
- 成語拼音:
- bàn bì hé shān
- 成語解釋:
- 指國土的一部或大部分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鈕琇《觚剩 虎林軍營唱和》:“昊《懷古》四首《詠岳忠武》云:‘將軍野戰最知名,半壁河山一力撐。’”
-
2
半壁山河
- 成語拼音:
- bàn bì shān hé
- 成語解釋:
- 指國土的一部或大部分。
- 成語出處:
- 李光《集詩述感》:“半壁山河話戰爭,布衣空負魯連名。”
-
3
不到黃河心不死
- 成語拼音:
- bù dào huáng hé xīn bù sǐ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不達目的不罷休。也比喻不到實在無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蔣士銓《空谷香 虎窮》:“我一路何等勸你,你這樣人,不到黃河心不死,還說什么親戚!”
-
4
百二關河
- 成語拼音:
- bǎi èr guān hé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山河險固之地。同“百二山河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金 元好問《岐陽》詩之二:“百二關河草不橫,十年戎馬暗秦京。”
-
5
百二河山
- 成語拼音:
- bǎi èr hé shān
- 成語解釋:
- 百二:以二敵百。指山河險固,可以二敵百。后指國力強盛,邊防穩固的國家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高祖本紀》:“秦,形勝之國,帶河山之險,縣隔千里,持戟百萬,秦得百二馬。”
-
6
百二山河
- 成語拼音:
- bǎi èr shān hé
- 成語解釋:
- 百二:以二敵百。比喻山河險固之地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高祖本紀》:“秦,形勝之國,帶河山之險,縣隔千里,持戟百萬,秦得百二馬。”
-
7
不廢江河
- 成語拼音:
- bù fèi jiāng hé
- 成語解釋:
- 贊揚作家或其著作流傳不朽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杜甫《戲為六絕句》之二:“王楊盧駱當時體,輕薄為文哂未休。爾曹身與名俱滅,不廢江河萬古流。”
-
8
暴虎馮河
- 成語拼音:
- bào hǔ píng hé
- 成語解釋:
- 暴虎:空手打虎;馮河:徒步過河。徒手和虎搏斗;蹚水過大河。比喻勇猛果敢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孔子《論語 述而》:“暴虎馮河,死而無悔者,吾不與也。”
-
9
表里山河
- 成語拼音:
- biǎo lǐ shān hé
- 成語解釋:
- 表里:即內外。外有大河,內有高山。指有山河天險作為屏障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子犯曰:‘戰也。戰而捷,必得諸侯。若其不捷,表里山河,必無害也。’”杜預注:“晉國外河而內山。”
-
10
辨如懸河
- 成語拼音:
- biàn rú xuán hé
- 成語解釋:
- 辨,通“辯”。猶言口若懸河。
- 成語出處:
- 金 王若虛《后序》:“故士有讀書萬卷,辨如懸河,而不免為陋儒……唯其不合于大公至正之道故也。”
-
11
辨若懸河
- 成語拼音:
- biàn ruò xuán hé
- 成語解釋:
- 辨,通“辯”。猶言口若懸河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張居正《翰林院讀書說》:“吾見一人焉,辨若懸河,藻若春工;含吐鄒枚,方駕陸謝。”
-
12
長江大河
- 成語拼音:
- cháng jiāng dà hé
- 成語解釋:
- 指長江和黃河。形容氣勢磅礴,奔騰不息
- 成語出處:
- 宋·蘇洵《上歐陽內翰書》:“韓子之文,如長江大河,渾浩流轉。”
-
13
楚界漢河
- 成語拼音:
- chǔ jiè hàn hé
- 成語解釋:
- 楚、漢相爭中雙方控制地區之間的地界與河流。后常比喻戰爭的前線。
- 成語出處:
- 蔡東藩《民國通俗演義》第16回:“霎時間煙焰沖霄……仿佛槍林彈雨,依稀楚界漢河。”
-
14
大好河山
- 成語拼音:
- dà hǎo hé shān
- 成語解釋:
- 河山:國土。無限美好的祖國大地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秋瑾《普告同胞檄稿》:“彼乃舉其防家賊、媚異族之手段,送我大好河山。”
-
15
帶河厲山
- 成語拼音:
- dài hé lì shān
- 成語解釋:
- 帶:衣帶;河:黃河;厲:通“礪”,磨刀石;山:泰山。黃河細得像條衣帶,泰山小得像塊磨刀石。比喻國基久遠,國祚長久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高祖功臣侯者年表》:“封爵之誓曰:‘使河如帶,泰山若厲,國以永寧,爰及苗裔。’”
-
16
大好山河
- 成語拼音:
- dà hǎo shān hé
- 成語解釋:
- 山河:指國土。無限美好的祖國國土
- 成語出處:
- 曹靖華《安得一飲貢河水,九泉長眠愿亦足!》:“云山萬里,遙望祖國的大好山河,被國民黨反動派統治的黑天幕遮得連一絲微光也不透。”
-
17
渡河香象
- 成語拼音:
- dù hé xiāng xiàng
- 成語解釋:
- 渡:橫渡江河。大象過河,腳踏河底。形容評論文字精辟透徹
- 成語出處:
- 《優婆塞戒經》第一卷:“如恒河水。三獸俱渡,兔、馬、香象。兔不能至底,浮水而過;馬或至底或不至底,象則盡底。”
-
18
帶礪河山
- 成語拼音:
- dài lì hé shān
- 成語解釋:
- 帶:衣帶。礪:磨刀石。河:黃河。山:泰山。黃河如衣帶,泰山像磨刀石。這是永遠不可能發生的事情。舊時表示所封爵位傳之久遠。含有江山永固之義。亦作“帶河厲山”,“帶礪山河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·劉致《水仙操·為平章南谷公壽福樓賦》:“朱簾畫棟倚穹蒼,帶礪河山接四王。”
-
19
帶礪山河
- 成語拼音:
- dài lì shān hé
- 成語解釋:
- 帶:衣帶;礪:磨刀石;山:泰山;河:黃河。黃河細得象條衣帶,泰山小得象塊磨刀石。比喻時間久遠,任何動蕩也決不變心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史記·高祖功臣侯者年表》:“封爵之誓曰:‘使河如帶,泰山若礪,國以永寧,愛及苗裔。’”
-
20
滴水成河
- 成語拼音:
- dī shuǐ chéng hé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積少成多。
- 成語出處:
- 周立波《山鄉世變》上一:“幾年過去,聚少成多,滴水成河,手里以有幾塊花邊了。”
* 河的成語,帶河字的成語,包含河字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