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皂字的成語 (17個)
-
1
不分青紅皂白
- 成語拼音:
- bù fēn qīng hóng zào bái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不分是非,不問情由。
- 成語出處:
- 丁玲《太陽照在桑干河上》三六:“文采覺得這末不分青紅皂白就不大好。”
-
2
不分皂白
- 成語拼音:
- bù fēn zào bái
- 成語解釋:
- 皂:黑色。不分黑白。比喻不分是非曲直;不問情由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詩經 大雅 桑柔》:“匪言不能,胡斯畏忌。”漢 鄭玄箋:“胡之言何也,賢者見此事之是非,非不能分別皂白言之于王也。”
-
3
不問青紅皂白
- 成語拼音:
- bù wèn qīng hóng zào bái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不分是非,不問情由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十回:“何況這回巡捕做了原告,自然不問青紅皂白,要懲辦被告了。”
-
4
不問皂白
- 成語拼音:
- bù wèn zào bái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不分是非,不問情由。
- 成語出處:
- 郁達夫《沉淪》五:“太陽已經起來了。他不問皂白,一直的往東走去。”
-
5
販夫皂隸
- 成語拼音:
- fàn fū zào lì
- 成語解釋:
- 泛指社會地位低下的人
- 成語出處:
- 王古魯《本書的介紹》:“金的所以腰斬《水滸》修改《水滸》,為的是不愿‘販夫皂隸都看’。”
-
6
翻黃倒皂
- 成語拼音:
- fān huáng dǎo zào
- 成語解釋:
- 猶言顛倒黑白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康海《鮑老兒 秋日閑情》套曲:“眉來眼去,唇三口四,泥爛油滑,翻黃倒皂,呼風喚雨,搦霧摶沙。”
-
7
肥皂泡
- 成語拼音:
- féi zào pāo
- 成語解釋:
- 指肥皂水吹起的氣泡。比喻一觸即破的事物或經不起推敲的東西
- 成語出處:
- 錢鐘書《圍城》:“承那王主任筆下吹噓,自己也被吹成一個大肥皂泡,未破時五光十色,經不起人一搠就不知去向。”
-
8
牛驥同皂
- 成語拼音:
- niú jì tóng zào
- 成語解釋:
- 皂:牲口槽。牛跟馬同槽。比喻不好的人與賢人同處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 焦贛《易林 升之小畜》:“牛驥同槽,郭氏以亡。”
-
9
青紅皂白
- 成語拼音:
- qīng hóng zào bái
- 成語解釋:
- 皂:黑色。各種深淺不同的顏色。指不同顏色。喻指事情的是非曲直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第16卷:“州官得過了賄賂,那管青紅皂白,竟斷道:‘夏家欠林家二千兩。’”
-
10
染藍涅皂
- 成語拼音:
- rǎn lán niè zǎo
- 成語解釋:
- 指胡亂涂抹。涅,染;皂,黑色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段成式《酉陽雜俎續集 支諾皋中》:“姚司馬者,寄居汾州……經年,二女精神恍惚,夜常明燈挫針,染藍涅皂,未嘗暫息,然莫見其所取也。”
-
11
一言既出,如白染皂
- 成語拼音:
- yī yán jì chū,rú bái rǎn zào
- 成語解釋:
- 皂:黑色。話一出口,如同白底染上黑色。比喻話一出口,就不能更改收回
- 成語出處:
- 明·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85回:“何出此言,大將軍一言既出,如白染皂。”
-
12
皂白不分
- 成語拼音:
- zào bái bù fēn
- 成語解釋:
- 不分黑白,不分是非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林則徐《札澳門同知傳諭義律準駁條款》:“不得混入驅逐奸夷之內,紛紛回澳,致令皂白不分,自取玷辱。”
-
13
皂白溝分
- 成語拼音:
- zào bái gōu fēn
- 成語解釋:
- 皂:黑。比喻界限非常分明
- 成語出處:
- 清·王夫之《讀四書大全說·論語·述而篇四》:此是圣學極至處,亦是圣學、異端皂白溝分處。
-
14
皂白難分
- 成語拼音:
- zào bái nán fēn
- 成語解釋:
- 皂:黑。黑白很難分辨,比喻是非不易辨別
- 成語出處:
- 川劇《評雪辨蹤》:“穿釘鞋的,你二天來,不要穿釘鞋,要穿草鞋嘛,免得我們秀才要評什么足跡,給他做個皂白難分。”
-
15
朱轓皂蓋
- 成語拼音:
- zhū fān zào gài
- 成語解釋:
- 紅色的車障,黑色的車蓋。古代高官所乘的車子。亦借指高官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 梁 江淹《蕭太尉上便宜表》:“朱轓皂蓋,古無濫秩。”
-
16
皂絲麻線
- 成語拼音:
- zào sī má xiàn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是非混亂,糾纏不清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京本通俗小說 錯斬崔寧》:“我自半路遇見小娘子,偶然伴他行一程,路途上有甚皂絲麻線。”
-
17
指皂為白
- 成語拼音:
- zhǐ zào wéi bái
- 成語解釋:
- 謂混淆黑白,顛倒是非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武漢臣《玉壺春》第三折:“動不動神頭鬼臉,投河奔井,拽巷邏街,張舌騙口,花言巧語,指皂為白。”
* 皂的成語,帶皂字的成語,包含皂字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