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竅字的成語 (12個)
-
1
財迷心竅
- 成語拼音:
- cái mí xīn qiào
- 成語解釋:
- 迷:昏亂。指一心愛財而心中糊涂
- 成語出處:
- 孫犁《秀露集 耕堂讀書記》:“如果當時這位作者,明達冷靜一些,不財迷心竅,天下原可以平安無事的。”
-
2
鬼迷心竅
- 成語拼音:
- guǐ mí xīn qiào
- 成語解釋:
- 竅:孔穴。古人認為心有好幾竅;竅不通;人就糊涂。鬼迷住了心竅。比喻受錯誤認識支配而糊涂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61回:“一時鬼迷心竅,后悔不及。”
-
3
官迷心竅
- 成語拼音:
- guān mí xīn qiào
- 成語解釋:
- 指人一心想當官到了癡迷的地步
- 成語出處:
-
4
濟竅飄風
- 成語拼音:
- jì qiào piāo fēng
- 成語解釋:
- 語出《莊子·齊物論》:“飄風則大和,厲風濟則眾竅為虛。”謂大風止則所有的竅孔都空寂無聲。后比喻毫無影響與作用的事物。
- 成語出處:
- 語出《莊子·齊物論》:“飄風則大和,厲風濟則眾竅為虛。”
-
5
七竅玲瓏
- 成語拼音:
- qī qiào líng lóng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聰明靈巧。相傳心有七竅,故稱。
- 成語出處:
- 老舍《趙子曰》:“鷹鼻、狗眼、豬嘴,加上一顆鮮紅多血、七竅玲瓏的人心,才完成了一個萬物之靈的人。”
-
6
七竅流血
- 成語拼音:
- qī qiào liú xuè
- 成語解釋:
- 七竅:指人頭上的七個孔,即兩眼、兩耳、兩鼻孔和口。口鼻等處往外流血
- 成語出處:
-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25回:“那婦人揭起被來,見了武大咬牙切齒,七竅流血,怕將起來。”
-
7
七竅冒火
- 成語拼音:
- qī qiào mào huǒ
- 成語解釋:
- 同“七竅生煙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老殘游記續集遺稿》第三回:“一天兩天還好受,等到第三天,真受不得了!怎么還沒有信呢?俗語說的好,真是七竅冒火,五臟里生煙。”
-
8
七竅生煙
- 成語拼音:
- qī qiào shēng yān
- 成語解釋:
- 七竅:指兩耳、兩眼、兩鼻孔和口。形容氣憤至極;好像眼耳口鼻都要冒出火來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78回:“忽聞此言,嚇得三尺神散,七竅生煙。”
-
9
痰迷心竅
- 成語拼音:
- tán mí xīn qiào
- 成語解釋:
- 指中風昏迷。也形容一心貪圖某一事物而失去理智。
- 成語出處:
- 魯迅《熱風 對于批評家的希望》:“那是無論怎樣的呆廚子,也難免要說這位客官是痰迷心竅了。”
-
10
一竅不通
- 成語拼音:
- yī qiào bù tōng
- 成語解釋:
- 竅:洞;這里指心竅。一竅都不是貫通的。比喻什么都不懂;閉塞、愚鈍。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 呂不韋《呂氏春秋 過理》:“殺比干而視其心,不適也。孔子聞之曰:‘其竅通,則比干不死矣。’”高誘注:“紂性不仁,心不通,安于為惡,殺比干,故孔子言其一竅通則比干不見殺也。”
-
11
一竅通,百竅通
- 成語拼音:
- yī qiào tōng,bǎi qiào tōng
- 成語解釋:
- 竅:孔。關鍵的一竅通了,百竅都通。形容關鍵的一點明白了,所有的也隨之而明白
- 成語出處:
- 明·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二回:“這猴王也是他一竅通時百竅通,當時習了口訣,自修自煉。”
-
12
知機識竅
- 成語拼音:
- zhī jī shí qiào
- 成語解釋:
- 竅:比喻事情的關鍵。掌握時機和關鍵。形容人機靈
- 成語出處:
- 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30回:“你又知機識竅,見景生情,這事大有可成。”
* 竅的成語,帶竅字的成語,包含竅字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