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逆字的成語 (80個)
-
1
大逆不道
- 成語拼音:
- dà nì bù dào
- 成語解釋:
- 逆:背叛;不道:違背當時的道德標準。舊指不符合封建統治者的道德標準和宗法觀念的極端叛逆行為;給起來造反的人所加的罪名。現也用來指不合某種觀念和道德標準的行為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高祖本紀》:“今項羽放殺義帝于江南,大逆無道。”
-
2
大逆無道
- 成語拼音:
- dà nì wú dào
- 成語解釋:
- 封建時代稱犯上作亂等重大罪行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史記·高祖本紀》:“今項羽放殺義帝于江南,大逆無道。”
-
3
倒行逆施
- 成語拼音:
- dào xíng nì shī
- 成語解釋:
- 倒、逆:反常;行、施:做事。違反常規;違背情理的行為一般指違反社會道德準則和時代進步方向的行為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伍子胥列傳》:“吾日莫途遠,吾故倒行而逆施之。”
-
4
橫發逆起
- 成語拼音:
- hèng fā nì qǐ
- 成語解釋:
- 橫:不測,意外。指出乎所料,突然興起
- 成語出處:
- 宋·岳珂《桯史·丹棱巽巖》:“吉兇禍福,橫發逆起,有不可知,將合于道,其惟權乎。”
-
5
橫行逆施
- 成語拼音:
- héng xíng nì shī
- 成語解釋:
- 謂做事違反常道,行為不軌。
- 成語出處:
- 述之《怎樣才能解決江浙目前的危急問題》:“我們知道北伐軍為了援救江浙的民眾起見,為了鏟除帝國主義的工具起見,絕對不能容忍這班強盜軍閥在江浙橫行逆施。”
-
6
江海不逆小流
- 成語拼音:
- jiāng hǎi bù nì xiǎo liú
- 成語解釋:
- 江海的浩瀚,是能容納細流的緣故。比喻人氣度大才能擔當大事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·劉向《說苑·尊賢》:“太山不辭壤石,江海不逆小流。”
-
7
桀逆放恣
- 成語拼音:
- jié nì fàng zī
- 成語解釋:
- 桀:兇暴;逆:違背;放恣:放縱。形容兇暴任性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孔融列傳》:“竊聞領荊州牧劉表桀逆放恣,所為不軌。”
-
8
苦口逆耳
- 成語拼音:
- kǔ kǒu nì ěr
- 成語解釋:
- 苦口:藥吃起來特別苦。逆耳:聽起來使人感到不舒服。形容真誠的規勸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史記·留侯世家》:“忠言逆耳利于行,毒藥苦口利于病。”
-
9
謀逆不軌
- 成語拼音:
- móu nì bù guǐ
- 成語解釋:
- 謀:圖謀;逆:違背;不軌:不合法。圖謀進行違法叛逆活動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無名氏《楊家將演義》第一卷:“汝竊據太原,稱孤道寡,偷生一隅,亦已足矣,奈何謀逆不軌。”
-
10
目逆而送
- 成語拼音:
- mù nì ér sòng
- 成語解釋:
- 逆:迎。目逆:眼睛迎著當面走過來的人。眼睛注視著迎來,注視著送走。形容對所見的人十分關注或敬佩。
- 成語出處:
- 春秋·魯·左丘明《左傳·桓公元年》:“宋華父督見孔父之妻于路,目逆而送之,曰:‘美而艷。’”
-
11
莫逆交
- 成語拼音:
- mò nì jiāo
- 成語解釋:
- 莫:沒有;逆:抵觸;交:交往,友誼。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
- 成語出處:
- 清·許奉恩《里乘》第四卷:“兩人相識,粲然一笑,遂訂為莫逆交云。”
-
12
莫逆于心
- 成語拼音:
- mò nì yú xīn
- 成語解釋:
- 心中沒有抵觸。指情感一致;心意相投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莊周《莊子 大宗師》:“三人相視而笑,莫逆于心,遂相與為友。”
-
13
莫逆之交
- 成語拼音:
- mò nì zhī jiāo
- 成語解釋:
- 逆:違背;抵觸;交:交情;友誼。情意投合;極其要好的朋友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莊周《莊子 大宗師》:“三人相視而笑,莫逆于心,遂相與為友。”
-
14
莫逆之友
- 成語拼音:
- mò nì zhī yǒu
- 成語解釋:
- 莫:沒有;逆:抵觸。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
- 成語出處:
- 《周書·張軌傳》:“與樂安孫樹仁為莫逆之友,每易衣而出。”
-
15
逆阪走丸
- 成語拼音:
- nì bǎn zǒu wán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逆坂走丸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皇甫嵩傳》:“若欲輔難佐之朝,雕朽敗之木,是猶逆坂走丸,迎風縱槕,豈云易哉!”
-
16
逆坂走丸
- 成語拼音:
- nì bǎn zǒu wán
- 成語解釋:
- 逆著斜坡滾丸。比喻事情難于辦到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皇甫嵩傳》:“若欲輔難佐之朝,雕朽敗之木,是猶逆坂走丸,迎風縱槕,豈云易哉!”
-
17
逆臣賊子
- 成語拼音:
- nì chén zéi zǐ
- 成語解釋:
- 逆臣:叛亂之臣;賊子:忤逆之子。不忠不孝的反叛臣子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 王導傳》:“逆臣賊子,何世無之?豈意今者近出臣族!” 唐 陳子昂《請措刑科》:逆臣賊子,頓伏嚴誅。”
-
18
逆道亂常
- 成語拼音:
- nì dào luàn cháng
- 成語解釋:
- 指違背道德綱常
- 成語出處:
- 唐 李公佐《謝小娥傳》:“如小娥足以儆天下逆道亂常之心,足以觀天下貞夫孝婦之節也。”
-
19
逆耳利行
- 成語拼音:
- nì ěr lì xíng
- 成語解釋:
- 猶言忠言逆耳利于行。謂忠誠正直的話雖然不順耳,但有益于行為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舊唐書·王晙傳》:“臣蒙天澤,叨居重鎮,逆耳利行,敢不盡言。”
-
20
逆耳良言
- 成語拼音:
- nì ěr liáng yán
- 成語解釋:
- 雖然使人聽起來感到刺耳,但卻是有益的好話。逆:抵觸,不順從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史記 留侯世家》:“忠言逆耳利于行。”
* 逆的成語,帶逆字的成語,包含逆字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