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錐字的成語 (30個)
-
1
剝膚錐髓
- 成語拼音:
- bō fū zhuī suǐ
- 成語解釋:
- 剝:剝去;膚:皮膚;錐:敲打。剝人皮膚,敲人骨髓。比喻極其殘酷地壓榨和剝削
- 成語出處:
- 宋·司馬光《遺留物第二札子》:“我輩剝膚錐髓,以供賦斂,而浩浩入群臣之家,如泥沙不惜,其心安得?”
-
2
斗而鑄錐
- 成語拼音:
- dòu ér zhù zhuī
- 成語解釋:
- 臨到打仗才去鑄造兵器。比喻行動不及時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素問·四氣調神大論》:“夫病已成而后藥之,亂已成而后治之,譬猶渴而穿井,斗而鑄錐,不亦晚呼?”
-
3
立錐之地
- 成語拼音:
- lì zhuī zhī dì
- 成語解釋:
- 立錐:插錐子。指插錐子的地方。比喻能容身的極小的地方。也作“置錐之地。”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留侯世家》:“今秦失德棄義,侵伐諸侯社稷,滅六國之后,使無立錐之地。”
-
4
立錐之土
- 成語拼音:
- lì zhuī zhī tǔ
- 成語解釋:
- 立錐:插錐子。插錐尖的一點地方。形容能容身的極小地方
- 成語出處:
- 曹冏《六代論》:“子弟無尺寸之封,功臣無立錐之土。”
-
5
囊里盛錐
- 成語拼音:
- náng lǐ shèng zhuī
- 成語解釋:
- 《史記·平原君虞卿列傳》:“平原君曰:‘夫賢士之處世也,譬若錐之處囊中,其末立見……’毛遂曰:‘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。使遂早得處囊中,乃穎脫而出,非特其末見而已。’”后以“囊里盛錐”謂讓有才能的人得到機會表現自己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史記·平原君虞卿列傳》:“平原君曰:‘夫賢士之處世也,譬若錐之處囊中,其末立見……’毛遂曰:‘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。使遂早得處囊中,乃穎脫而出,非特其末見而已。’”
-
6
囊錐露穎
- 成語拼音:
- náng zhuī lù yǐng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顯露才華。
- 成語出處:
- :《舊唐書·高駢傳》:“始則囊錐露穎,稍有知音;尋則天驥呈才,急于試效。”
-
7
貧無立錐
- 成語拼音:
- pín wú lì zhuī
- 成語解釋:
- 窮得連插錐子的地方都沒有。
- 成語出處:
- 東漢 班固《漢書 食貨志》:“富者田連阡伯,貧者亡立錐之地。”
-
8
貧無立錐之地
- 成語拼音:
- pín wú lì zhuī zhī dì
- 成語解釋:
- 窮得連可以插下錐子那樣小的地方都沒有。形容窮困之極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·韓嬰《韓詩外傳》卷四:“十子者,不能親也,無置錐之地,而王公不能與爭名,則是圣人之未得志者也。”《漢書·食貨志》:“富者田連仟佰,貧者亡(無)立錐之地。”
-
9
貧無置錐
- 成語拼音:
- pín wú zhì zhuī
- 成語解釋:
- 猶言貧無立錐。語本《莊子·盜跖》:“堯舜有天下,子孫無置錐之地。”
- 成語出處:
- 語出《莊子·盜跖》:“堯舜有天下,子孫無置錐之地。”
-
10
如錐畫沙
- 成語拼音:
- rú zhuī huà shā
- 成語解釋:
- 象用錐子在沙上畫出來似的。形容書法筆力勻整而不露鋒芒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姜夔《續書譜·用筆》:“用筆……如錐畫沙……欲其勻面藏鋒。”
-
11
身無立錐
- 成語拼音:
- sheng wu li zhui
- 成語解釋:
- 沒有寸土可以容身。比喻極小的地方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31回:“今日身無立錐,誠恐有誤諸君。”
-
12
上無片瓦,下無立錐
- 成語拼音:
- shàng wú piàn wǎ,xià wú lì zhuī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一無所有,貧困到了極點
- 成語出處:
- 宋·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·豐化和尚》:“上無片瓦,下無卓錐,學人向什么處立?”
-
13
上無片瓦,下無立錐之地
- 成語拼音:
- shàng wú piàn wǎ,xià wú lì zhuī zhī dì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一無所有,貧困到了極點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》卷二十:“上無片瓦,下無卓錐,學人向什么處立?”
-
14
上無片瓦,下無卓錐
- 成語拼音:
- shàng wú piàn wǎ,xià wú zhuō zhuī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一無所有,貧困到無立足之地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 豐化和尚》:“上無片瓦,下無卓錐,學人向什么處立?”
-
15
上無片瓦,下無卓錐之地
- 成語拼音:
- shàng wú piàn wǎ,xià wú zhuó zhuī zhī dì
- 成語解釋:
- 卓:直立。形容一無所有,貧困到了極點
- 成語出處:
- 宋·釋普濟《五燈會元·云居膺禪師法嗣》:“問:‘上無片瓦,下無卓錐時如何?’師曰:‘莫飄露么。’”
-
16
上無片瓦遮身,下無立錐之地
- 成語拼音:
- shàng wú piàn wǎ zhē shēn,xià wú lì zhuī zhī dì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一無所有,貧困到了極點
- 成語出處:
- 清·張南莊《何典》第九回:“原來劉打鬼收成結果了雌鬼,把活鬼的古老宅基也賣來喂了指頭,弄得上無片瓦遮身,下無立錐之地,只得仍縮在娘身邊。”
-
17
脫穎囊錐
- 成語拼音:
- tuō yǐng náng zhuī
- 成語解釋:
- 喻才能出眾者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沈鯨《雙珠記·元宵燈宴》:“非畫餅,似脫穎囊錐,頭角崢嶸。”
-
18
無立錐之地
- 成語拼音:
- wú lì zhuī zhī dì
- 成語解釋:
- 沒有立錐子的地方。比喻連極小的地方也沒有。后常形容貧窮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莊子 盜跖》:“堯舜有天下,子孫無置錐之地。”《呂氏春秋 為欲》:“無立錐之地,至貧也。”
-
19
亡立錐之地
- 成語拼音:
- wáng lì zhuī zhī dì
- 成語解釋:
- 亡:無;立錐:插錐子。沒有插錐尖的一點地方。形容極其貧困
- 成語出處:
-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食貨志》:“富者田連阡陌,貧者亡立錐之地。”
-
20
無置錐地
- 成語拼音:
- wú zhì zhuī dì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無立錐之地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·韋應物《答故人見諭》詩:“況本濩落人,歸無置錐地。”
* 錐的成語,帶錐字的成語,包含錐字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