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鞍字的成語 (15個)
-
1
鞍不離馬背,甲不離將身
- 成語拼音:
- ān bù lí mǎ bèi,jiǎ bù lí jiàng shēn
- 成語解釋:
- 甲:鎧甲。馬不卸鞍,人不解甲。處于高度警惕狀態
- 成語出處:
- 《敦煌變文集 卷一 漢將王陵變》:“鞍不離馬背,甲不離將身。”
-
2
鞍不離馬,甲不離身
- 成語拼音:
- ān bù lí mǎ,jiǎ bù lí shēn
- 成語解釋:
- 甲:鎧甲,古人打仗時穿的護身衣。馬不卸鞍,人不解甲。處于高度警惕狀態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《敦煌變文集·卷一·漢將王陵變》:“鞍不離馬背,甲不離將身。”
-
3
鞍馬勞頓
- 成語拼音:
- ān mǎ láo dùn
- 成語解釋:
- 騎馬趕路過久,勞累疲困。形容旅途勞累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楊顯之《瀟湘雨》第四折:“興兒,我一路上鞍馬勞頓,我權且歇息。”
-
4
鞍馬勞倦
- 成語拼音:
- ān mǎ láo juàn
- 成語解釋:
- 指長途跋涉或戰斗中備嘗困乏
- 成語出處:
- 明 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二回:“實不相瞞太公說:老母鞍馬勞倦,昨夜心痛病發。”
-
5
鞍馬勞困
- 成語拼音:
- ān mǎ láo kùn
- 成語解釋:
- 指長途跋涉或戰斗中備嘗困乏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·關漢卿《竇娥冤》第四折:“不覺的一陣昏沉上來,皆因老夫年紀高大,鞍馬勞困之故。”
-
6
鞍馬勞神
- 成語拼音:
- ān mǎ láo shén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鞍馬勞頓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50回:“也未見勝敗,眾位尊兄,鞍馬勞神不易。”
-
7
鞍前馬后
- 成語拼音:
- ān qián mǎ hòu
- 成語解釋:
- 馬前馬后。指追隨左右。
- 成語出處:
- 王樹元《杜鵑山》第五場:“鞍前馬后跟你跑,出生入死為你干。”
-
8
滾鞍下馬
- 成語拼音:
- gǔn ān xià mǎ
- 成語解釋:
- 從馬上迅速下來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81回:“良久,見一員小將,白袍銀鎧,滾鞍下馬。”
-
9
據鞍讀書
- 成語拼音:
- jù ān dú shū
- 成語解釋:
- 在馬背或驢背上讀書。后多形容學習勤奮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淵鑒類函·驢三》:“江鄰幾調藍山尉,騎驢赴官,第據鞍讀書,至迷失道,家人求之乃覺。”
-
10
見鞍思馬
- 成語拼音:
- jiàn ān sī mǎ
- 成語解釋:
- 看見死去或離別的人留下的東西就想起了這個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湯顯祖《紫釵記 哭收釵燕》:“休喳,俺見鞍思馬,難道他是野草閑花?”
-
11
馬不解鞍
- 成語拼音:
- mǎ bù jiě ān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一刻也不停留,毫不間歇
- 成語出處:
- 郭小川《長江組歌 百萬雄師過大江》:“馬不解鞍連續戰,一舉解放大江南。”
-
12
被甲據鞍
- 成語拼音:
- pī jiǎ jù ān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武將年雖老而壯志不減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後漢書 馬援傳》載:漢 馬援年六十二,請出征,光武帝以其老,未許。“援自請曰: ‘臣尚能被甲上馬。’帝令試之。援據鞍顧眄,以示可用。帝笑曰:‘矍鑠哉是翁也!’”。
-
13
一馬不跨兩鞍
- 成語拼音:
- yī mǎ bù kuà liǎng ān
- 成語解釋:
- 一匹馬不能套兩個馬鞍。比喻一女不嫁二夫
- 成語出處:
- 元·關漢卿《竇娥冤》第二折:“我一馬不跨兩鞍。想男兒在日,曾兩年匹配,卻叫我改嫁別人,其實做不得。”
-
14
一馬一鞍
- 成語拼音:
- yī mǎ yī ān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一夫一妻,白頭偕老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四十回:“人各有志,不可相強。便是婦人女子的志向,也有個不同:有的講究個女貌郎才,不辭非鴉非鳳的,就有講究個穿衣吃飯,只圖一馬一鞍的。”
-
15
有錢買馬,沒錢置鞍
- 成語拼音:
- yǒu qián mǎi mǎ,méi qián zhì ān
- 成語解釋:
- 有錢買一匹馬,卻沒有錢添置馬鞍。比喻用錢不當,花得起大錢,卻花不起必要的小錢
- 成語出處:
- 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緣傳》第71回:“你看這‘有錢買馬,沒錢置鞍’的事么!有本兒開鋪子,倒沒有廚柜了。”
* 鞍的成語,帶鞍字的成語,包含鞍字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