局開頭的成語 (10個)
-
1
局外之人
- 成語拼音:
- jú wài zhī rén
- 成語解釋:
- 局外:原指棋局之外,引申為事外。指與某件事情沒有關系的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劉克莊《象弈》:“君看橘中戲,妙不出局外。”
-
2
局地扣天
- 成語拼音:
- jú dì kòu tiān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局天扣地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李清照《投翰林學士纂熧禮啟》:“局地扣天,敢效談娘之善訴;升堂入室,素非李赤之甘心。”
-
3
局蹐不安
- 成語拼音:
- jú jí bù ān
- 成語解釋:
- 局蹐:畏縮不安的樣子。形容恐懼不安
- 成語出處:
- 《京本通俗小說·馮玉梅團圓》:“徐信聞言,甚局蹐不安,將自己虞城失妻,到睢陽村店遇見此婦始末,細細述了。”
-
4
局高天,蹐厚地
- 成語拼音:
- jú gāo tiān,jí hòu dì
- 成語解釋:
- 局:彎曲;蹐:小步走。蜷曲不敢伸展。形容小心謹慎,惶恐不安
- 成語出處:
- 《詩經·小雅·正月》:“謂天蓋高,不敢不局;謂地蓋厚,不敢不蹐。”
-
5
局天扣地
- 成語拼音:
- jú tiān kòu dì
- 成語解釋:
- 悲痛訴說貌。語本《詩·小雅·正月》:“謂天蓋高,不敢不局。”
- 成語出處:
- 語出《詩·小雅·正月》:“謂天蓋高,不敢不局。”
-
6
局促不安
- 成語拼音:
- jú cù bù ān
- 成語解釋:
- 局促:也作“侷促”;或“跼促”;拘束;不自然。形容舉止受約束、不自然、不安靜的樣子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馮夢龍《東周列國志》第12回:“昭公雖不治罪,心中怏怏,恩禮稍減于昔日。祭足亦覺跼蹐不安,每每稱疾不朝。”
-
7
局高蹐厚
- 成語拼音:
- jú gāo guǎ hòu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局高天蹐厚地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晉·葛洪《抱樸子·知止》:“或倡高算而受晁錯之禍,或竭心力而遭吳起之害;故有跼高蹐厚,猶不免焉。”
-
8
局天促地
- 成語拼音:
- jú tiān cù dì
- 成語解釋:
- 窘迫無路。
- 成語出處:
- 王維城《新樂府》:“華工苦,華工苦,局天促地無門訴。”
-
9
局天蹐地
- 成語拼音:
- jú tiān jí dì
- 成語解釋:
- 局:彎腰;蹐:前腳接后腳地小步走。形容惶恐不安的樣子,也指窘迫無路的樣子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詩經 小雅 正月》:“謂天蓋高,不敢不局;謂地蓋厚,不敢不蹐。”
-
10
局地吁天
- 成語拼音:
- jú dì yù tiān
- 成語解釋:
- 吁天:呼天訴苦。形容悲痛訴說的樣子
- 成語出處:
- 《尚書·召誥》:“以哀吁天。”
* 第一個字是局的成語,局字開頭的成語,局字開頭的成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