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開頭的成語 (147個)
-
1
言而無信
- 成語拼音:
- yán ér wú xìn
- 成語解釋:
- 信:信用。說話不算數;沒有信用。原作“言而不信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穀梁傳 僖公二十二年》:“言之所以為言者,信也;言而不信,何以為言?”
-
2
言近指遠
- 成語拼音:
- yán jìn zhǐ yuǎn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言近旨遠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語出《孟子·盡心下》:“言近而指遠者,善言也。”孫奭疏:“言辭之近而指意遠者,乃為善言者也。”
-
3
言者不知
- 成語拼音:
- yán zhě bù zhī
- 成語解釋:
- 謂多言多語的人缺乏智能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老子》:“知者不言,言者不知。”河上公注:“知者貴行不貴言也。駟不及舌,多言多患。”一本作“言者弗知”。
-
4
言者弗知
- 成語拼音:
- yán zhě fú zhī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言者不知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老子》:“知者不言,言者不知。”河上公注:“知者貴行不貴言也。駟不及舌,多言多患。”一本作“言者弗知”。
-
5
言不顧行,行不顧言
- 成語拼音:
- yán bù gù xíng,xíng bù gù yán
- 成語解釋:
- 說話沒有考慮到自己的行為,行事沒有考慮到自己的諾言。指言行不一致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鄒·孟軻《孟子·盡心下》:“言不顧行,行不顧言,則曰,古之人,古之人。”
-
6
言近旨遠
- 成語拼音:
- yán jìn zhǐ yuǎn
- 成語解釋:
- 旨:題旨;所要表達的意思。言語雖然淺近;含意卻很深遠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孟軻《孟子 盡心下》:“言近而指遠者,善言也。”
-
7
言之無文,行之不遠
- 成語拼音:
- yán zhī wú wén,xíng zhī bù yuǎn
- 成語解釋:
- 說話沒有文采,就傳播不遠。亦作“言之無文,行而不遠”、“言之不文,行之不遠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左傳 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仲尼曰:‘《志》有之:“言以足志,文以足言。”不言,誰知其志?言之無文,行而不遠。’”
-
8
言不盡意
- 成語拼音:
- yán bù jìn yì
- 成語解釋:
- 言:說的話;盡:完全。指說的話不能表達全部的意思。多用于信的末尾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周易 系辭上》:“書不盡言,言不盡意。”
-
9
言出患入
- 成語拼音:
- yán chū huàn rù
- 成語解釋:
- 患:禍害,災難。話一出口,患禍就隨之進入
- 成語出處:
- 宋·張君房《云笈七簽》第90卷:“言出患入,言失身亡,故圣人當言而懼,發言而憂,常如臨危履冰,以大居小,以富居貧。”
-
10
言從計聽
- 成語拼音:
- yán cóng jì tīng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言聽計從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洪昇《長生殿·賄權》:“便道我言從計聽微有權,這就里機關不易言。”
-
11
言傳身教
- 成語拼音:
- yán chuán shēn jiào
- 成語解釋:
- 言傳:語言上傳授、講解;身教:親身以行動教導。一面在言語上傳授;講解;一面在行動上示范。指言語行動起模范作用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第五倫傳》:“以身教者從,以言教者論。”
-
12
言簡意賅
- 成語拼音:
- yán jiǎn yì gāi
- 成語解釋:
- 簡:簡潔;簡練;賅:完備。語言簡練;意思完備而透徹。也作“意簡言賅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張端義《貴耳集》上卷:“言簡理盡,遂成王言。”
-
13
言簡意該
- 成語拼音:
- yán jiǎn yì gāi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言簡意賅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崔述《讀風偶識》卷一:“夫《論語》所載孔子論詩之言多矣,若《關雎》、《思無邪》章,誦《詩三百》以及《興觀群怨》、《周南》等章,莫不言簡意該,義深詞潔。”
-
14
言近意遠
- 成語拼音:
- yán jìn yì yuǎn
- 成語解釋:
- 同“言近旨遠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孫光憲《北夢瑣言》卷二:“所謂言近意遠,合《三百篇》之旨也。”
-
15
言為心聲
- 成語拼音:
- yán wéi xīn shēng
- 成語解釋:
- 言:語言。語言是表達內心活動的聲音。指語言是人們思想情感的反映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 揚雄《法言 問神》:“故言,心聲也;書,心畫也。聲畫形,君子小人見矣。”
-
16
言外之意
- 成語拼音:
- yán wài zhī yì
- 成語解釋:
- 言:語言;之:助詞;相當于“的”。言語之外的意思。指沒有在話里或文章里明說出來的意思。也作“意在言外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葉夢得《石林詩話》下卷:“七言難于氣象雄渾、句中有力,而紆余不失言外之意。”
-
17
言行相顧
- 成語拼音:
- yán xíng xiāng gù
- 成語解釋:
- 謂言行不互相矛盾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北齊書·魏收傳》:“言行相顧,慎終猶始。”
-
18
言之無物
- 成語拼音:
- yán zhī wú wù
- 成語解釋:
- 言:言語;言辭;物:指內容。指寫文章或講話空洞;沒有具體充實的內容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梁啟超《跋》:“言之無物,務尖險,晚唐之極敝也。”
-
19
言之無文,行而不遠
- 成語拼音:
- yán zhī wú wén,xíng ér bù yuǎn
- 成語解釋:
- 文章沒有文采,就不能流傳很遠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左傳·襄公二十年》:“仲尼曰:‘志有之,言以足志,文以足言。不言誰知其志?言而無文,行而不遠。’”
-
20
言不顧行
- 成語拼音:
- yán bù gù xíng
- 成語解釋:
- 說話與行事不相符合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孟子·盡心下》:“言不顧行,行不顧言。”
* 第一個字是言的成語,言字開頭的成語,言字開頭的成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