之字結尾的成語 (92個)
-
1
羞惡之心,人皆有之
- 成語拼音:
- xiū wù zhī xīn,rén jiē yǒu zhī
- 成語解釋:
- 羞:羞愧;惡:恥。羞恥的心情,人人都會有的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鄒·孟軻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惻隱之心,人皆有之;羞惡之心,人皆有之;恭敬之心,人皆有之;是非之心,人皆有之。”
-
2
將欲取之,必姑與之
- 成語拼音:
- jiāng yù qǔ zhī,bì gū yǔ zhī
- 成語解釋:
- 姑:暫且。要想奪取他一些什么,得先給予他一些什么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劉向《戰國策·魏策》:“將欲敗之,必姑輔之;將欲取之,必姑與之。”
-
3
將欲取之,必姑予之
- 成語拼音:
- jiāng yù qǔ zhī,bì gū yǔ zhī
- 成語解釋:
- 姑:暫且。要想奪取他一些什么,得先給予他一些什么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韓·韓非《韓非子·說林》:“《周書》曰:‘將欲敗之,必姑輔之;將欲取之,必姑予之。’”
-
4
要而論之
- 成語拼音:
- yào ér lùn zhī
- 成語解釋:
- 猶言要而言之。概括地說,簡單地說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天討 豕韋之裔〈普告漢人〉》:“要而論之,滿人之人中國也,據其土地山河,竊棋子女玉帛……固古人所謂倒行逆施者矣。”
-
5
高山仰之
- 成語拼音:
- gāo shān yǎng zhī
- 成語解釋:
- 高山:比喻高尚的品德。比喻對高尚的品德的仰慕。同“高山仰止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管子 九守》:“高山仰之,不可極也。”《鬼谷子 符言》:“高山仰之可極,深淵度之可測,神明之德術正靜,其莫之極。”
-
6
兼而有之
- 成語拼音:
- jiān ér yǒu zhī
- 成語解釋:
- 指同時占有或具備有關的各方面。
- 成語出處:
- 墨翟《墨子 法儀》:“奚以知天兼而愛之,兼而利之也?以其兼而利之?以其兼而有之,兼而食之也。”
-
7
將欲奪之,必固與之
- 成語拼音:
- jiāng yù duó zhī,bì gù yǔ zhī
- 成語解釋:
- 欲:打算;固:通“姑”,姑且;與:給予。要想奪取他一些什么,得先給予他一些什么
- 成語出處:
- 春秋·楚·李耳《老子》第36章:“將欲奪之,必固與之。”
-
8
將欲取之,必先與之
- 成語拼音:
- jiāng yù qǔ zhī,bì xiān yǔ zhī
- 成語解釋:
- 要想奪取他一些什么,得先給予他一些什么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劉向《戰國策 魏策一》:“將欲敗之,必姑輔之;將欲取之,必姑與之。”
-
9
自我得之,自我捐之
- 成語拼音:
- zì wǒ dé zhī,zì wǒ juān zhī
- 成語解釋:
- 捐:舍棄,拋棄。從我手里得到的東西,又從我手里失去。比喻興敗無常或得失相抵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魏其武安侯列傳》:“魏其侯曰:‘侯,自我得之,自我捐之,無所恨。’”
-
10
自我得之,自我失之
- 成語拼音:
- zì wǒ dé zhī,zì wǒ shī zhī
- 成語解釋:
- 從我手里得到的東西,又從我手里失去。比喻興敗無常或得失相抵
- 成語出處:
- 《梁書·邵陵王綸傳》:“高祖嘆曰:‘自我得之,自我失之,亦復何恨。’”
-
11
不了了之
- 成語拼音:
- bù liǎo liǎo zhī
- 成語解釋:
- 了:完結;了結;不了:不結束;不過問。用不了結的辦法去了結它。指對沒辦完的或需解決的問題、事情不過問;拖延敷衍過去就算完事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葉少蘊《避暑錄語》上卷:“唐人言冬烘是不了了之語,故有‘主司頭腦太冬烘,錯認顏標是魯公’之言,人以為是戲談。”
-
12
既來之,則安之
- 成語拼音:
- jì lái zhī,zé ān zhī
- 成語解釋:
- 原意是既然把他們招撫來,就要把他們安頓下來。后指既然來了,就要在這里安下必來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孟軻《論語 季氏》:“夫如是,故遠人不服,則修文德以來之。既來之,則安之。”
-
13
漠然置之
- 成語拼音:
- mò rán zhì zhī
- 成語解釋:
- 漠然:冷淡的樣子;置:放;擱置。毫不關心地把事情擱到一邊;形容對人或事態度冷淡;不關心;不理不睬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高斯得《恥堂存稿 直前奏事》:“今被災之地既廣,舊由比固當悉援,然亦安可漠然視之,然徒責之諸司州郡乎?”
-
14
引而伸之
- 成語拼音:
- yǐn ér shēn zhī
- 成語解釋:
- 伸:展開。把某種原則引申開來
- 成語出處:
- 《周易·系辭上》:“引而伸之,觸類而長之,天下之能事畢矣。”
-
15
要而言之
- 成語拼音:
- yào ér yán zhī
- 成語解釋:
- 概括地說,簡單地說。
- 成語出處:
- 晉 陸機《五等諸侯論》:“且要而言之,五等之君,為己思治。”
-
16
總而言之
- 成語拼音:
- zǒng ér yán zhī
- 成語解釋:
- 總括起來說(總:總括;歸納)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周易 系辭上》:“一陰一陽之謂道。”唐 孔穎達疏:“總而言之,皆虛無之謂也。”
-
17
大而化之
- 成語拼音:
- dà ér huà zhī
- 成語解釋:
- 化:改變,轉變。原指大行其道,使天下化之。后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謹慎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孟軻《孟子 盡心下》:“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,大而化之之謂圣。”
-
18
國必自伐,而后人伐之
- 成語拼音:
- guó bì zì fá,ér hòu rén fá zhī
- 成語解釋:
- 伐:討伐。一個國家必定先有自取討伐的原因,然后別人才來攻伐。比喻事情變化要從內部找原因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鄒·孟軻《孟子·離婁上》:“夫人必自侮,然后人侮之;家必自毀,而后人毀之;國必自伐,而后人伐之。”
-
19
感慨系之
- 成語拼音:
- gǎn kǎi xì zhī
- 成語解釋:
- 有所感觸;慨嘆隨之而生。指對某件事有所感觸而不禁興起慨嘆。
- 成語出處:
- 晉 王羲之《蘭亭集序》:“及其所之既倦,情隨事遷,感慨系之矣!”
-
20
姑妄聽之
- 成語拼音:
- gū wàng tīng zhī
- 成語解釋:
- 姑:姑且;妄:隨便。姑且隨便聽聽;不一定就相信。
- 成語出處:
- 莊周《莊子 齊物論》:“予嘗為女妄言之,女以妄聽之。”
* 最后一個字是之的成語,之字結尾的成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