士字結尾的成語 (106個)
-
1
枯槁之士
- 成語拼音:
- kū gǎo zhī shì
- 成語解釋:
- 枯槁:瘦瘠。指隱居山林的隱士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宋·莊周《莊子·徐無鬼》:“招士之士興朝,中民之士榮官,筋力之士矜雅,勇敢之士奮患,兵革之士樂戰,枯槁之士宿名。”
-
2
法家拂士
- 成語拼音:
- fǎ jiā bì shì
- 成語解釋:
- 拂:通“弼”。法家:明法度的大臣;拂士:輔弼之士。指忠臣賢士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入則無法家拂士,出則無敵國外患者,國恒亡。”
-
3
南郭處士
- 成語拼音:
- nán guō chǔ shì
- 成語解釋:
- 《韓非子·內儲說上》:“齊宣王使人吹竽,必三百人。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,宣王說之,廩食以數百人。宣王死,氵昬王立,好一一聽之,處士逃。”后用以比喻無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數的人。參見“濫竽充數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韓非子·內儲說上》:“齊宣王使人吹竽,必三百人。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,宣王說之,廩食以數百人。宣王死,湣王立,好一一聽之,處士逃。”
-
4
輕財重士
- 成語拼音:
- qīng cái zhòng shì
- 成語解釋:
- 謂輕視錢財,重視士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李斯列傳》:“輕財重士,辯于心而詘于口。”
-
5
謙躬下士
- 成語拼音:
- qiān gōng xià shì
- 成語解釋:
- 猶言謙恭下士。
- 成語出處:
-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二卷第四一章:“聽說李闖王謙躬下士,對讀書人十分珍重。”
-
6
巖穴之士
- 成語拼音:
- yán xué zhī shì
- 成語解釋:
- 指隱士。古時隱士多山居,故稱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韓非子 外儲說左上》:“其君見好巖穴之士,所傾蓋與車以見窮閭隘巷之士以十數,伉禮下布衣之士以百數矣。”
-
7
招賢禮士
- 成語拼音:
- zhāo xián lǐ shì
- 成語解釋:
- 招:招收;賢:有才德的人;士:指讀書人。招收賢士,接納書生。指廣泛網羅人才
- 成語出處:
- 宋·陳亮《酌古論·曹公》:“……光輔漢帝,招賢禮士,修明庶政,以宰天下。”
-
8
招賢納士
- 成語拼音:
- zhāo xián nà shì
- 成語解釋:
- 招:招收;賢:有德有才的人;納:接受;士:指讀書人。招收賢士,接納書生。指網羅人才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戰國策·燕策一》:“燕昭王即位,卑身厚幣以招賢者。”元·馬致遠《陳摶高臥》第二折:“早則是澤及黎民,又待要招賢納士禮殷勤,幣帛降玄纁。”
-
9
招賢下士
- 成語拼音:
- zhāo xián xià shì
- 成語解釋:
- 招:招收;賢:有才德的人;士:指讀書人。招收賢士,接納書生。指廣泛網羅人才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馮夢龍《東周列國志》第89回:“于是宣王招賢下士,疏遠嬖佞……齊國大治。”
-
10
不櫛進士
- 成語拼音:
- bù zhì jìn shì
- 成語解釋:
- 櫛:梳頭。不綰髻插簪的進士。舊指有文采的女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朱揆《諧噱錄 不櫛進士》:“關圖有妹能文,每語人曰:‘有一進士,所恨不櫛耳。’”
-
11
椎牛饗士
- 成語拼音:
- chuí niú xiǎng shì
- 成語解釋:
- 椎牛:殺牛;饗士:犒勞軍士。指慰勞作戰的官兵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后漢書·吳漢傳》:“漢將輕騎迎與之戰,不利,墮馬傷膝,還營。……諸將謂漢曰:‘大敵在前,而公傷臥,眾心懼矣。’漢乃勃然裹傷而起,椎牛饗士……于是軍士激怒,人倍其氣。”
-
12
二桃三士
- 成語拼音:
- èr táo sān shì
- 成語解釋:
- 士:武士。春秋時齊景公將兩個桃子賜給公孫接、田開疆、古冶子論功而食,三人棄桃自殺。比喻借刀殺人
- 成語出處:
- 三國 蜀 諸葛亮《梁甫吟》:“一朝被讒言,二桃殺三士。”
-
13
二桃殺三士
- 成語拼音:
- èr táo shā sān shì
- 成語解釋:
- 將兩個桃子賜給三個壯士,三壯士因相爭而死。比喻借刀殺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三國 蜀 諸葛亮《梁甫吟》:“一朝被讒言,二桃殺三士。”
-
14
江海士
- 成語拼音:
- jiāng hǎi shì
- 成語解釋:
- 指志在江海不肯做官的隱士
- 成語出處:
- 唐·韓愈《孟生詩》:“孟生江海士,古貌又古心。”
-
15
江海之士
- 成語拼音:
- jiāng hǎi zhī shì
- 成語解釋:
- 指志在江海不肯做官的隱士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宋·莊周《莊子·刻意》:“此江海之士,避世之人,閑暇者之所好也。”
-
16
敬賢禮士
- 成語拼音:
- jìng xián lǐ shì
- 成語解釋:
- 禮:以禮相待,尊重。士:古時稱有學問的人。尊重品德高尚、學識出眾的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·張軌傳》:“實子安遜,學尚明察,敬賢愛士,以秀才為郎中。”
-
17
敬賢下士
- 成語拼音:
- jìng xián xià shì
- 成語解釋:
- 尊敬賢者,屈身交接士人。舊時謂封建帝王或官員重視人才。
- 成語出處:
-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谷永傳》:“敬賢下士,樂善不倦。”
-
18
敬賢重士
- 成語拼音:
- jìng xián zhòng shì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敬賢愛士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無名氏《四馬投唐》第四折:“元帥寬仁厚德,敬賢重士,豈肯記舊仇,并不挾冤。”
-
19
輕財好士
- 成語拼音:
- qīng cái hǎo shì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輕財重士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清史稿·蘇元春傳》:“元春軀干雄碩,不治生產,然輕財好士,能得人死力。”
-
20
輕財敬士
- 成語拼音:
- qīng cái jìng shì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輕財重士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吳志·甘寧傳》:“寧雖粗猛好殺,然開爽有計略,輕財敬士,能厚養健兒。”
* 最后一個字是士的成語,士字結尾的成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