弊字結尾的成語 (25個)
-
1
有一利即有一弊
- 成語拼音:
- yǒu yī lì jì yǒu yī bì
- 成語解釋:
- 弊:弊病,害處。在這一方面有好處,在另一方面就會有壞處
- 成語出處:
- 清·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46回:“天下事有一利即有一弊,那里有沒有弊病的道理。”
-
2
興利剔弊
- 成語拼音:
- xīng lì tì bì
- 成語解釋:
- 剔:剔除;弊:弊端,害處。興辦有利的事業,除去各種弊端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56回:“趁今日清靜,大家商議兩件興利剔弊的事,也不枉太太委托一場。”
-
3
除奸革弊
- 成語拼音:
- chú jiān gé bì
- 成語解釋:
- 除掉壞人,改革弊端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·無名氏《延安府》第一折:“小官職居清廉,理當正直,除奸革弊也呵。”
-
4
各有利弊
- 成語拼音:
- gè yǒu lì bì
- 成語解釋:
- 各:各自;弊:害處。指事物的作用有好處也有壞處
- 成語出處:
- 劉少奇《論黨內斗爭》:“這些辦法,這些道路,對我們當時情況又各有利弊。”
-
5
救偏補弊
- 成語拼音:
- jiù piān bǔ bì
- 成語解釋:
- 糾正偏向,補救弊端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謝肇淛《五雜俎·事部》:“與其高談性命,而無益于用,不如救偏補弊,隨事干蠱,為有實效也。”
-
6
切中時弊
- 成語拼音:
- qiè zhòng shí bì
- 成語解釋:
- 切:切合;中:恰好對上;弊:弊病。剛好擊中現時的弊病;比喻批評時事能擊中要害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蘇舜欽《詣匭疏 景祐五年》:“旬余日來,聞頗有言事者,其間豈無切中時弊,而絕不聞朝廷從而行之。”
-
7
通同作弊
- 成語拼音:
- tōng tóng zuò bì
- 成語解釋:
- 作弊:用欺騙的手段做違法亂紀或不合規定的事情。串通一起做壞事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白樸《墻頭馬上》第三折:“你與孩兒通同作弊,亂我家法。”
-
8
無私有弊
- 成語拼音:
- wú sī yǒu bì
- 成語解釋:
- 私:私心;弊:欺騙、蒙混的事情。因處在嫌疑之地,雖然沒有私弊,但容易被人猜疑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李寶嘉《活地獄》第26回:“可是這個風聲出去,人家一定說是無私有弊。”
-
9
興利除弊
- 成語拼音:
- xīng lì chú bì
- 成語解釋:
- 興辦有利的事情;消除有害的事情。興:興辦;創辦;弊:弊端;害處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王安石《答司馬諫議書》:“舉先王之政,以興利除弊,不為生事;為天下理財,不為征利。”
-
10
徇私舞弊
- 成語拼音:
- xùn sī wǔ bì
- 成語解釋:
- 為了個人利益或照顧私人關系而弄虛作假;做不合法規的事。徇:依從;舞弊:用欺騙的方法做違反法規的事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83回:“誰想這伙官員,貪濫無厭,徇私舞弊,克減酒肉。”
-
11
徇私作弊
- 成語拼音:
- xùn sī zuò bì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徇私舞弊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八十三回:“誰想這伙官員,貪濫無厭,徇私作弊,克減酒肉。”
-
12
有利有弊
- 成語拼音:
- yǒu lì yǒu bì
- 成語解釋:
- 有好的一面,也有壞的一面
- 成語出處:
- 陸文夫《被女性化的蘇州人》:“世間事總是有長有短,有利有弊。”
-
13
醫時救弊
- 成語拼音:
- yī shí jiù bì
- 成語解釋:
- 匡正時政的弊病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邵伯溫 《聞見前錄》卷六:“及唐元宗時,宰相姚元崇直奏十事,可以坐銷患害,立致升平,惟慮至尊,未能留意。醫時救弊 ,無出于斯!”
-
14
營私舞弊
- 成語拼音:
- yíng sī wǔ bì
- 成語解釋:
- 營:謀求;舞:玩弄;弊:壞事。為了謀求私利而玩弄欺騙手段;違法亂紀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:“南洋兵船雖然不少,叵奈管帶……營私舞弊,那里還有公事在他心上。”
-
15
營私作弊
- 成語拼音:
- yíng sī zuò bì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營私舞弊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譚嗣同《代擬上諭》:“總期民隱盡能上達,督撫無從營私作弊為要。”
-
16
有一利必有一弊
- 成語拼音:
- yǒu yī lì bì yǒu yī bì
- 成語解釋:
- 在這一方面有好處,在另一方面就會有壞處。
- 成語出處:
- 魯迅《且介亭雜文·關于中國的二三件事》:“但是,真如先哲之謂‘有一利必有一弊’罷,同時也開始了火災。”
-
17
補偏救弊
- 成語拼音:
- bǔ piān jiù bì
- 成語解釋:
- 弊:害處;毛病。補救偏差;糾正錯誤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魏翁《鶴山文集》:“臣愿陛下以臣前所陳未喻六條行之,以明白洞達為目前補偏救弊之策。”
-
18
金盡裘弊
- 成語拼音:
- jīn jìn qiú bì
- 成語解釋:
- 皮袍破了,錢用完了。比喻境況困難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戰國策·齊策一》:“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,黑貂之裘弊,黃金百斤盡。”
-
19
民力雕弊
- 成語拼音:
- mín lì diāo bì
- 成語解釋:
- 雕弊:困苦,衰敗。社會經濟衰敗,人民生活困苦
- 成語出處:
- 漢·荀悅《漢紀·武帝紀》:“當武帝之時,賦役煩眾,民力雕弊。”
-
20
權衡利弊
- 成語拼音:
- quán héng lì bì
- 成語解釋:
- 權:稱砣。衡:稱桿。權衡:比較,衡量。比較一下哪一個有利哪一個有害。
- 成語出處:
- 鄧小平《貴州新區工作的策略》:“在處理雜色武裝問題時,要依據不同對象,權衡利弊,審慎處理。”
* 最后一個字是弊的成語,弊字結尾的成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