斧字結尾的成語 (14個)
-
1
疑鄰盜斧
- 成語拼音:
- yí lín dào fǔ
- 成語解釋:
- 疑:懷疑;斧:斧頭。懷疑鄰居偷他的斧頭。指不注重事實根據,對人對事胡亂猜疑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鄭·列御寇《列子·說符》:“人有亡斧者,意其鄰之子。視其行步,竊斧也;顏色,竊斧也;言語,竊斧也;動作態度,無為而不竊斧也。”
-
2
不露斤斧
- 成語拼音:
- bù lù jīn fǔ
- 成語解釋:
- 斤:斧頭。看不見刀斧加工的痕跡。形容精巧自然
- 成語出處:
- 宋·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·余杭大錢山從襲禪師》:“巧匠施工,不露斤斧。”
-
3
班門調斧
- 成語拼音:
- bān mén diào fǔ
- 成語解釋:
- 班:魯班,春秋時期魯國人,著名的木匠;調:耍弄。在魯班門前舞弄斧子。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,不自量力
- 成語出處:
- 清·荑荻散人《玉嬌梨》第八回:“庸碌小巫,怎敢在班門調斧,然老先生臺命殷殷,又不敢違,卻將奈何?”
-
4
鬼工雷斧
- 成語拼音:
- guǐ gōng léi fǔ
- 成語解釋:
- 同“鬼斧神工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宋濂《灘哥石硯歌》:“鬼工雷斧琢削古,天光電影生新容。”
-
5
班門弄斧
- 成語拼音:
- bān mén nòng fǔ
- 成語解釋:
- 班:魯班;即公輸子;春秋時魯國人。我國著名的木匠;在魯班門前舞弄斧頭。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歐陽修《與梅圣俞書》:“昨在真定,有詩七八首,今錄去,班門弄斧,可笑可笑。”
-
6
大刀闊斧
- 成語拼音:
- dà dāo kuò fǔ
- 成語解釋:
- 大刀和闊斧都是古代的武器。原來形容軍隊聲勢浩大;殺氣騰騰;充滿戰斗氣氛。現比喻辦事果斷而有魄力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47回:“搖旗吶喊,擂鼓鳴鑼,大刀闊斧,殺奔祝家莊來。”
-
7
伐性之斧
- 成語拼音:
- fá xìng zhī fǔ
- 成語解釋:
- 伐:砍伐;性:性命,生機。砍毀人性的斧頭。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。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 呂不韋《呂氏春秋 孟春》:“靡曼皓齒,鄭衛之音,務以自樂,命之曰伐性之斧。”
-
8
橫刀揭斧
- 成語拼音:
- héng dāo jiē fǔ
- 成語解釋:
- 持刀執斧。
- 成語出處:
- 范文瀾、蔡美彪等《中國通史》第四編第二章第八節:“據說,茶販的隊伍往往是一個人擔茶葉,兩個人保衛,‘橫刀揭斧,叫呼踴躍’。”
-
9
弄斤操斧
- 成語拼音:
- nòng jīn cāo fǔ
- 成語解釋:
- 拿斧頭砍東西。引申指對作品的雕琢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張來臣《珊瑚鉤詩話》第一卷:“如楊大年西昆體非不佳也,而弄斤操斧太甚,所謂七日而混沌死也。”
-
10
神工鬼斧
- 成語拼音:
- shén gōng guǐ fǔ
- 成語解釋:
- 象是鬼神制作出來的。形容藝術技藝高超,不是人力所能達到的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袁枚《隨園詩話》第六卷:“二樹畫梅,題七古一篇,疊‘須’字韻八十余首,神工鬼斧,愈出愈奇。”
-
11
郢人運斧
- 成語拼音:
- yǐng rén yùn fǔ
- 成語解釋:
- 同“郢匠揮斤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人民日報》1957.5.10:“這真不亞于郢人運斧的本領,也不弱于西醫開腸破肚所需要的準確與細心。”
-
12
自備資斧
- 成語拼音:
- zì bèi zī fǔ
- 成語解釋:
- 資斧:旅費、盤纏。指自己準備旅費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53回:“因為上頭提倡游學,所以他自告奮勇,情愿自備資斧,叫兒子出洋。”
-
13
猬鋒螗斧
- 成語拼音:
- wèi fēng táng fǔ
- 成語解釋:
- 猬鋒:刺猬的毛;螗斧:螳螂的前腿。比喻微弱的力量
- 成語出處:
- 清·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·灤陽續錄》:“猬鋒螗斧,潢池盜弄,何以哉!”
-
14
郢人斤斧
- 成語拼音:
- yǐng rén jīn fǔ
- 成語解釋:
- 同“郢匠揮斤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蘇轍《和子瞻濠州七絕·觀魚臺》:“莊子談空惠子聽,郢人斤斧俟忘形。莫嗟質喪無知者,對石何妨自說經。”
* 最后一個字是斧的成語,斧字結尾的成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