縛字結尾的成語 (12個)
-
1
春蠶自縛
- 成語拼音:
- chūn cán zì fù
- 成語解釋:
- 蠶:昆蟲名;縛:纏束。像蠶作繭自縛。比喻自己束縛自己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22回:“掉句文,便叫做‘癡鼠拖姜,春蠶自縛’。”
-
2
束身就縛
- 成語拼音:
- shù shēn jiù fù
- 成語解釋:
- 束:捆。束身:自縛。縛:捆綁。比喻不加抵抗,甘愿被人擒捉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·段灼傳》:“艾被詔書,即遣強兵,束身就縛,不敢顧望。”
-
3
造繭自縛
- 成語拼音:
- zào jiǎn zì fù
- 成語解釋:
- 作繭自縛。喻做了某事,結果反而使自己受困。
- 成語出處:
- 陶行知《中國大眾教育問題》六:“他們幫助敵人造成聯合戰線攻打他們自己,他們像蠶一樣,造繭自縛。”
-
4
肉袒面縛
- 成語拼音:
- ròu tǎn miàn fù
- 成語解釋:
- 肉袒:去衣露體,表示愿受責罰;面縛:兩手反綁面對勝利者,表示放棄抵抗。脫去上衣,反縛著手。形容順從投降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宋微子世家》:“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軍門,肉袒面縛,左牽羊,右把茅,膝行而前以告。”
-
5
束手就縛
- 成語拼音:
- shù shǒu jiù fù
- 成語解釋:
- 表示無力反抗,或脫逃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五十四回:“吾計成矣:使劉備束手就縛,荊州反掌可得!”
-
6
吐絲自縛
- 成語拼音:
- tǔ sī zì fù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自己的所作所為阻礙了自己的行動自由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 志公和尚十四科頌》:“聲聞執法坐禪,如蠶吐絲自縛。”
-
7
延頸就縛
- 成語拼音:
- yán jǐng jiù fù
- 成語解釋:
- 延:伸;就:接受;縛:捆綁。伸出脖子來讓人捉住。指毫不抵抗,乖乖地讓人捉住
- 成語出處:
-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55回:“今者朝廷遣將軍前來收捕,本合延頸就縛。但恐不能存命,因此負罪交鋒,誤犯虎威,敢乞恕罪。”
-
8
發蒙解縛
- 成語拼音:
- fā méng jiě fu
- 成語解釋:
- 發蒙:啟發蒙昧;解縛:解除束縛。指啟發蒙昧,解除束縛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唐順之《與顧箸溪書》:“其齷齪處,又恨不得就明公而為發蒙解縛也。”
-
9
解粘去縛
- 成語拼音:
- jiě nián qù fù
- 成語解釋:
- 解:消除;縛:拘束。解除粘著和拘束
- 成語出處:
- 明·袁宗道《真正英雄從戰戰兢兢來》:“而竹林諸子,箕踞嘯傲于醉鄉,見以為能解粘去縛。”
-
10
無拘無縛
- 成語拼音:
- wú jū wú fù
- 成語解釋:
- 同“無拘無束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袁宏道《敘陳正甫》:“山林之人,無拘無縛,得自在度日,故雖不求趣而趣近。”
-
11
作繭自縛
- 成語拼音:
- zuò jiǎn zì fù
- 成語解釋:
- 繭:蠶繭;縛:纏裹。蠶吐絲作繭子;把自己包裹起來。比喻自己束縛自己;也比喻使自己陷入困境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白居易《江州赴中州至江陵以來舟中示舍弟五十韻》:“燭蛾誰救護?蠶繭自纏縈。”
-
12
俯首就縛
- 成語拼音:
- fǔ shǒu jiù fù
- 成語解釋:
- 低下頭讓人捆綁。形容無法反抗或自愿認罪。
- 成語出處:
* 最后一個字是縛的成語,縛字結尾的成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