聵字結尾的成語 (7個)
-
1
振聾啟聵
- 成語拼音:
- zhèn lóng qǐ kuì
- 成語解釋:
- 聵:耳聾。使耳聾的人都受到振動和醒悟。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糊涂麻木的人,指力量強大
- 成語出處:
- 李六如《六十年的變遷》第六章:“創辦一個《民心日報》,想在輿論方面,多做些振聾啟聵的工作。”
-
2
震聾發聵
- 成語拼音:
- zhèn lóng fā kuì
- 成語解釋:
- 使昏昧糊涂,不明事理的人,為之震驚,受到啟發。
- 成語出處:
- 劉心武《寫在水仙花旁》一:“一旦有滿足這種要求的作品出現,形同震聾發聵,會引起強烈的反響。”
-
3
昭聾發聵
- 成語拼音:
- zhāo lóng fā kuì
- 成語解釋:
- 使耳聾的人也能夠聽到。比喻用語言文字等給人以極大的啟發,即使糊涂麻木的人也會清醒過來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天討·望帝》:“巴縣鄒烈士容首起大呼,昭聾發聵,正義浹乎寰宇,回響振乎棧峽。”
-
4
發聾振聵
- 成語拼音:
- fā lóng zhèn kuì
- 成語解釋:
- 聲音很大;使耳聾的也能聽到。發:開啟;振:振動;聵:耳聾。比喻言論文章等喚醒麻木糊涂的;給人以極大的震動和啟發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蕊珠舊史《京塵雜錄 廠年玉筍志》:“如洛鐘之應銅山,蒲牢夜半鳴,足以~。”
-
5
發蒙振聵
- 成語拼音:
- fā méng zhèn kuì
- 成語解釋:
- 聲音很大,連耳聾的人也聽得見。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麻木的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吳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44回:“先生,你這一番議論,真可謂之~。”
-
6
磨昏抉聵
- 成語拼音:
- mó hūn jué kuì
- 成語解釋:
- 抉:撬開;聵:糊涂。啟發教育愚昧糊涂的人
- 成語出處:
- 唐·司空圖《澤州靈泉院記》:“長老繼作,磨昏抉聵。”
-
7
振聾發聵
- 成語拼音:
- zhèn lóng fā kuì
- 成語解釋:
- 使聾子都受到振動和醒悟(發:開啟;聵:耳聾)。比喻喚醒糊涂、麻木的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袁枚《隨園詩話補遺》第一卷:“此數言,振聾發聵,想當時必有迂儒曲士以經學談詩者。”
* 最后一個字是聵的成語,聵字結尾的成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