良字結尾的成語 (12個)
-
1
除暴安良
- 成語拼音:
- chú bào ān liáng
- 成語解釋:
- 暴:暴徒;泛指給人民帶來危害的人;安:安順、安撫;良:善良的人;良民。除掉為非作歹的壞人;安撫善良的百姓。也作“安良除暴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60回:“俺聞劍客行為莫不至公無私,倘心存偏袒,未有不遭惡報;至除暴安良,尤為切要。”
-
2
存心不良
- 成語拼音:
- cún xīn bù liáng
- 成語解釋:
- 存心:懷著某種心思或打算。指存著壞心眼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一百六回:“他不服查賬,非但是有弊病,一定是存心不良的了。
-
3
方正賢良
- 成語拼音:
- fāng zhèng xián liáng
- 成語解釋:
- 方正:正直;賢良:才能,德行好。漢武帝時推選的一種舉薦官吏后備人員制度,唐宋沿用,設賢良科。指德才兼備的好人品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平準書》:“當是之時,招尊方正賢良文學之士,或至公卿大夫。”
-
4
主圣臣良
- 成語拼音:
- zhǔ shèng chén liáng
- 成語解釋:
- 君主圣明,臣下忠良。比喻上行下效。亦作“主明臣直”、“主圣臣直”、“主賢臣良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北史·仲方傳》:“況主圣臣良,兵強國富,陳既主昏于上,人讟于下,險無百二之固,眾非九國之師,獨此島夷,而稽天討!”
-
5
負恩昧良
- 成語拼音:
- fù ēn mèi liáng
- 成語解釋:
- 昧:隱藏;良:良心。辜負恩情,泯滅良心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四回:“不意今日群芳大放,彼獨無花。負恩昧良,莫此為甚。”
-
6
居心不良
- 成語拼音:
- jū xīn bù liáng
- 成語解釋:
- 居心:存心;良:善。存心不善。指內心存在著惡意或陰謀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 宋 劉義慶《世說新語 言語》:“卿居心不凈,乃復強欲滓穢太清耶。”
-
7
喪盡天良
- 成語拼音:
- sàng jìn tiān liáng
- 成語解釋:
- 喪:喪失;盡:全部;天良:良心。沒有一點良心。形容壞人惡毒到了極點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錢泳《履園叢話》:“今人既高貴驕奢矣,而又喪盡天良,但思利己,不思利人。”
-
8
汰劣留良
- 成語拼音:
- tài liè liú liáng
- 成語解釋:
- 謂淘汰掉低劣的而留下精良的。
- 成語出處:
- 孫中山《致蔣介石書》:“若能汰劣留良,得一萬則可給與一萬,得二萬亦可給與二萬。”
-
9
乘堅驅良
- 成語拼音:
- chéng jiān qū liáng
- 成語解釋:
- 堅:堅固的車子;良:好馬。坐牢固的車,駕肥壯的馬。形容生活豪華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后漢書·和熹鄧皇后紀》:“今末世貴戚食祿之家,溫衣美飯,乘堅驅良。”
-
10
遷地為良
- 成語拼音:
- qiān dì wéi liáng
- 成語解釋:
- 遷:遷移。遷移到他處更好
- 成語出處:
- 鄒韜奮《經歷》:“每天堆滿桌上的全國各處讀者的來信都要求‘遷地為良’。”
-
11
心地善良
- 成語拼音:
- xīn dì shàn liáng
- 成語解釋:
- 有道德、德行好,慈善
- 成語出處:
- 梁遇春《奧布倫摩夫》:“然而他們也是聰明多才,心地善良的人,卻終于草草一生。”
-
12
主賢臣良
- 成語拼音:
- zhǔ xián chén liáng
- 成語解釋:
- 主:君主。君主圣明,臣下也就正直
- 成語出處:
- 唐·白居易《敢諫鼓斌》:“聲聞于外、以彰我主賢臣良。”
* 最后一個字是良的成語,良字結尾的成語